每次路过街角那家老钟表店,我都会下意识加快脚步。橱窗里那些静止的表针,总让我想起弟弟生命中最后定格的下午——四点十七分。那根长长的秒针,就那样僵在那里,像一根冰冷的银钉,钉死了我后半生所有可能获得的救赎。 如果时间真能倒流,我愿用一切换回那通电话。那天是...
森林的晨雾还没散尽,露珠还挂在叶尖上摇摇欲坠,我就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动静吸引住了。作为一名常年蹲守野外的故事记录者,我深知这绝非寻常。我猫着腰,借灌木丛遮掩缓缓靠近——果然,眼前豁然开朗,一片林间空地上,正上演着一场百兽率舞的奇观。 几只小鹿率先踏着蹄子,...
我家族祠堂后面有一口锈迹斑斑的铁钟,据说是明朝万历年间传下来的。小时候我总嫌它占地方,几次提议当废铁卖掉,都被祖父厉声喝止。 那年除夕守岁,祖父突然拉着我去祠堂。他颤巍巍地爬上梯子,用枯瘦的手掌摩挲着钟身:“你摸摸看。”我勉强伸手,触到一片冰凉的凹凸。借...
老木匠陈三的手艺,在城南是出了名的。他做的榫卯,不用一根铁钉,严丝合缝,能传百年。他的铺子角落里,常年堆着些上了年头的老木头,都是他从各处淘换来的,别人眼里的废料,却是他心头的宝贝。 他最珍视的,是一块暗沉发亮的檀木,据说是从一座明末的老祠堂拆下来的。他...
老茶馆里总有些说不完的故事,尤其是张爷在的时候。 木头桌角叫茶壶烫出个浅坑,张爷的蒲扇往上一搭,眼睛眯起来:“今儿个讲个‘活’着的传奇。”我们这些小辈便都凑过去,连跑堂的也支着耳朵放慢了脚步。 “不是那书上写的死板人物,”他啜口茶,“是说咱镇上那棵老槐...
记得我念师范那年,总听老教授念叨一句话:“师者,百世之范也。”那会儿年纪轻,只觉得这话文绉绉的,透着那么点迂腐气。直到后来在滇西一个小镇,遇见了一位姓陈的老教师,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分量。 陈老师在小镇教了四十二年书,教过祖孙三代。我见他时,他正佝偻着背在...
记得那是去年腊月二十八,我缩在返乡的长途大巴最后一排,盯着窗外飘起的细雪发愁。 春节回家本该高兴,可我怀里揣着辞职信,兜里只剩八百块钱。城里那家设计公司压了我三个月薪水,临过年突然裁员。母亲电话里还喜气洋洋:“你张阿姨给介绍了相亲对象,听说在税务局工作,...
行吧,既然你诚心诚意地问了,我就跟你唠唠我那段儿,啧,怎么说呢,提起来都嫌牙碜的破事儿。就当我给你贡献个反面教材,你乐呵乐呵,或者能琢磨出点儿啥,都行。 我打小就觉得自己不是凡人,真的,不是吹。那会儿看什么乔布斯传、比尔盖盖茨自传,热血沸腾,觉得他们能做...
这事儿说出来,连我自己都觉得像编的。可身上这几道疤,还有一到阴雨天就钻心疼的肋骨,都在提醒我,那五天,是真的。 那是去年在缅北,我跟着一个网上认识的“哥们儿”老胡,说有条路子搞木材,油水大。我那时刚失业,欠了一屁股债,脑子一热就跟着去了。结果一下车,手机...
那棵老槐树还是老样子,枝干虬结,像一只伸向天空的苍老手掌。自我记事起,它就在村口站着,看遍了百岁千秋里的人来人往。 我小时候,它是孩子们的乐园。夏日里,蝉鸣撕扯着燥热的空气,我们几个孩子就赤着脚,争抢着往它身上爬。粗糙的树皮硌着肚皮,也磨破了膝盖,但没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