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夏入职策划部三个月,终于接到第一个独立方案——给新客户做季度推广计划。她熬了两夜,把数据图表、创意脚本整理得整整齐齐,连客户的竞品分析都做了三页,指尖沾着咖啡渍,揣着七上八下的心情敲开了张姐办公室的门。

“张姐,这是我做的推广方案,您帮我看看哪里需要调整?”小夏把文件夹递过去,背挺得笔直。

 《不置可否的模糊表态故事》(1)

张姐翻了几页,指尖点了点封面,没抬头:“嗯,大概看了下,再调整调整?”

 《不置可否的模糊表态故事》

小夏赶紧往前凑了凑:“您看具体哪里?是创意方向不对,还是数据不够细?”

张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,目光飘向窗外的梧桐树:“都行吧,你再想想,客户那边要的是‘感觉’,你这个太实了。”

小夏愣在原地——“感觉”?“太实了”?这算什么具体意见?她回去翻来覆去改,把创意部分加了三个故事线,数据也标上“可能趋势”,连方案封面都换了客户logo的配色,又熬了一个通宵递过去。张姐扫了一眼:“嗯,就这样吧,先报上去。”

三天后客户反馈过来,小夏攥着手机的指节发白——客户总监皱着眉说:“你们这个方案,核心亮点不明确啊!到底侧重曝光还是转化?创意和数据完全脱节,我们要的是能落地的,不是‘感觉’!”

她赶紧找张姐,张姐坐在工位上敲键盘,头也没抬:“哦?客户不满意啊?那你再改改呗,我当时就说‘再调整调整’。”

小夏心里堵得慌——当初你这不置可否的模糊表态,现在全推给我?她躲到茶水间,刚拧开矿泉水,李哥端着咖啡进来,拉了拉她的胳膊:“刚入职不知道吧?张姐就是这样,不爱说具体意见,总喜欢模糊表态。之前有个同事做活动方案,问她‘这个流程行不行’,她就说‘挺好的’,结果现场嘉宾的接送车晚了半小时,锅全是同事背的。”

李哥压低声音:“模糊表态的影响啊,就是让人摸不着头脑,做的都是无用功。你要是问‘张姐,您看这个流程里嘉宾签到环节,要不要加个引导牌?’她才会说‘要,选红色的,显眼’。”

小夏点点头,下午再改方案时,直接拿着草稿去找张姐,指着其中一页:“张姐,您看这部分,我想侧重曝光加抖音挑战赛,但客户说用户偏下沉,您觉得话题选‘家乡好物’合适不?要不要加本地达人联动?”

张姐愣了一下,第一次认真翻了翻那页:“哦?下沉用户啊,‘家乡好物’可以,但得加三个本地粉丝超五十万的达人,不然光挑战赛没流量。还有数据部分,把‘可能趋势’改成‘近三月竞品转化数据’,客户要的是实在的。”

小夏赶紧记下来,按这个改完,客户果然点头:“这次亮点清楚,能落地!”

后来小夏和李哥在楼下便利店买酸奶,李哥笑:“现在知道了吧?遇到模糊表态的人,别猜,直接问具体的——不然职场模糊表态的后果,你可扛不住。”

小夏咬着吸管点头,想起之前的委屈,现在也释然了——原来不是自己不够好,是当初的模糊表态,让沟通绕了好大一个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