秦岭深处藏着一个叫百二关河的老地方,老一辈人总说那里“险过鬼门关”。我去年秋天跟着当地老猎人张爷,总算亲眼见到了这片传说中的险峻之地。

我们天没亮就出发,沿着几乎被杂草吞没的小路往上爬。张爷七十多了,走起山路却比我这个常爬山的还利索。他边走边拿柴刀砍掉拦路的藤蔓,笑着说:“这路啊,四十年没变样,就是树更密了。”

爬到半山腰时,雾突然浓了。张爷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峭壁说:“看那儿,百二关河最险峻的地方就要到了。”那真是我见过最震撼的景象——两座巨石像被斧头劈开似的,中间裂开一道窄缝,河水在百米下的深谷轰鸣。

 《百二关河的险峻之地的故事》

“为啥叫百二关河?”我喘着气问。

张爷找了块石头坐下,掏出烟袋:“老辈人说,古时候要想穿过这秦岭,得闯过一百二十道险关,这儿是最后一道,也是最难的。”他指着崖壁上几乎看不清的凿痕,“看见没?那是老早以前的栈道桩眼。听说三国时魏国大军想过这里,结果走到一半塌了栈道,折了多少人马。”

我们继续往上,来到一处相对平坦的台地。张爷突然停下脚步,示意我安静。只见不远处,几只羚羊正敏捷地在峭壁间跳跃,眨眼就消失在云雾中。

“瞧瞧,”老爷子眼睛发亮,“这些家伙才是百二关河真正的主人。”

 《百二关河的险峻之地的故事》(1)

站在山顶时,太阳刚好冲破云层。金光洒在连绵的群山上,险峻的峡谷在光影交错中显得更加深邃神秘。张爷轻声说:“我小时候跟父亲来这儿,他说这百二关河啊,看着险,其实最懂它的人才知道它的好。打仗时它护着我们,饥荒时山里总有活路。”

下山时我落在后面,看着老人的背影在陡峭的山路上稳稳前行,忽然明白了什么。百二关河的险峻不只是石头和水流,更是一种沉淀在岁月里的力量。它让走过它的人,都带着同样的坚韧和从容。

这样的地方,这样的故事,或许永远不会被写进旅游指南,但却真真切切地留在了每个走过它的人心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