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请看:
李梅拧开保温杯,吹了吹浮着的几颗枸杞,小心地呷了一口温水。窗外的夕阳正慢吞吞地往楼群后面躲,把客厅染成一种暖洋洋的橘色。丈夫张伟的拖鞋声在厨房有节奏地响着,伴随着油锅的滋啦声和菜下锅的爆炒声,不一会儿,家常菜的香气就弥漫开来。
这就是他们二十年婚姻的常态,安稳得像一口古井,连涟漪都少见。日子被过成了复印机里的纸,一张张,内容雷同,清晰却乏味。
直到那天,李梅在整理旧物时,碰落了一本蒙尘的相册。夹层里,飘出一张略微发黄的电影票根,和一张字条。票根是部早已下映的爱情片,字条上是张伟年轻时飞扬跳脱的字迹:“梅,人生苦短,何妨疯狂一次?明天就出发?”
李梅捏着字条,指尖有些发凉。她完全想不起这次“疯狂”的后续。记忆里,只有按部就班的约会、见家长、买房、生子。那个写下“何妨疯狂一次”的张伟,似乎被岁月掉了包。

晚饭时,她默默将字条推过去。张伟夹菜的手顿在空中,目光在字条上停留了足足十秒。他脸上的表情像是凝固了,然后,一种极其复杂的神色缓缓浮现,有惊讶,有追忆,最终沉淀为一种难以言喻的…愧疚。
“你…从哪儿找到的?”他声音有点干。
“旧相册里。”李梅盯着他,“我们后来…出发了吗?”
张伟沉默了,扒拉着碗里的米饭,良久才含糊道:“那时候…第二天我临时接到个重要项目的通知,就没去成。后来,后来就忘了。”
一顿饭在前所未有的沉默中吃完。夜里,李梅背对着张伟躺下,听见身后丈夫的呼吸声悠长,却分明没有睡着。那字条像一颗投入古井的石子,终于惊动了深埋井底的什么东西。
第二天是周六,张伟却罕见地早起。李梅起床时,发现餐桌上没有照例温好的牛奶鸡蛋,家里安静得让人心慌。
她正怔忡着,门锁响了。张伟风尘仆仆地进来,头发被风吹得乱糟糟的,手里提着两个旧式牛皮纸袋,散发着浓郁的、她年轻时最爱的奶油焦糖香味。
“城西那家老字号,排队半小时。”他把纸袋递过来,语气有些不自然,“快吃,凉了腻口。”
接着,他不等李梅反应,又从鼓鼓囊囊的怀里掏出一张崭新的海报,“啪”地展开。是附近新开的湿地公园的热气球体验广告。
“票订好了,下午两点。”他语气硬邦邦的,像在发号施令,眼神却瞟向别处,耳根微红,“年轻时欠你的‘疯狂’,现在补上。虽然…虽然可能有点迟了。”
李梅看着那袋跨越半座城买来的点心,看着海报上绚烂的热气球,再看看丈夫那副故作镇定却掩不住笨拙的样子,她忽然笑了。她拿起一块点心咬下去,甜腻的奶油味瞬间盈满口腔,还是二十年前那个味道。
那一刻她忽然明白,波澜并非总要惊涛骇浪。那颗投入井里的石子,没有打破井壁,却让沉寂的水面,荡漾开一圈又一圈温柔的涟漪。他们没能拥有那次说走就走的疯狂旅行,却用二十年,为她筑起了一个随时可以安心归来的巢。
下午的风很大,热气球缓缓升空。李梅紧紧抓着张伟的手,看着脚下逐渐变小的房屋街道,心怦怦跳。张伟的手心有些汗,却稳稳地回握着她。
“怕吗?”他大声问。
李梅用力摇头。这不是年轻时想象中的那种疯狂,但这是她的生活,她的安稳里,终于有了一朵不一样的白云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