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我念师范那年,总听老教授念叨一句话:“师者,百世之范也。”那会儿年纪轻,只觉得这话文绉绉的,透着那么点迂腐气。直到后来在滇西一个小镇,遇见了一位姓陈的老教师,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分量。

陈老师在小镇教了四十二年书,教过祖孙三代。我见他时,他正佝偻着背在土操场上一笔一划地教孩子们写“人”字。那是个连粉笔都要省着用的地方,他却自己掏钱买来厚厚的毛边纸,说:“字要写在好纸上,孩子才懂得珍惜。”

最让我难忘的是个叫小山的男孩。那孩子左手有残疾,握笔总是抖。同学们笑他字像蚯蚓爬,他气得把作业本撕得粉碎。陈老师什么都没说,只是第二天上课时,用布条把自己的右手绑在背后。

 《百世师人 的典范力量的故事》

“今天咱们学用左手写字。”陈老师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静。孩子们惊讶地看着老师笨拙地握住粉笔,在黑板上留下歪歪扭扭的笔画。一堂课下来,陈老师满头是汗,小山眼眶通红。

 《百世师人 的典范力量的故事》(1)

放学后,我看见小山主动留了下来,用他那只颤抖的左手,一遍遍地练习。陈老师就站在旁边,右手依然绑在身后。夕阳把两个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,像一个大写的“人”字。

今年春天,我收到小山从省城寄来的信。信里说,他成了一名外科医生,专门做手部神经修复。信封里还夹着一张照片——手术台前,小山戴着口罩,眼神专注而坚定。他在信末写道:“老师,您当年绑起右手的样子,让我学会了什么叫做尊严。”

我把照片拿给已经退休的陈老师看。老人戴着老花镜,看了好久好久,最后用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上学生的脸,笑着说:“这孩子,字写得比我都好了。”

窗外的凤凰花开得正艳,一如四十多年前他第一次站上讲台时的模样。原来所谓“百世师表”,从来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,就是一个老师愿意绑起自己的右手,告诉一个孩子:你看,我们都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