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下午的阳光斜斜地打在小区的长椅上,老陈正眯着眼打盹,手里攥着一把蒲扇。忽然,一个怯生生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小憩。

“陈爷爷,您能告诉我,为什么蚂蚁总是排着队走路吗?”

老陈睁开眼,看见邻居家六岁的小孙女婷婷正站在他面前,手里还捏着半块饼干。他打了个哈欠,摇着蒲扇说:“因为它们要跟着领头蚂蚁的气味走,不然会迷路呀。”

 《百问不烦的耐心考验的故事》

婷婷似懂非懂地点点头,咬了口饼干,饼干屑掉在地上。不到五分钟,她又回来了。

“那领头蚂蚁是怎么认路的呢?”

老陈的棋友老王正好路过,朝他挤眉弄眼,用口型说“又来了”,然后笑着走开了。老陈清清嗓子:“领头蚂蚁靠太阳认方向,就像我们看太阳知道时间一样。”

问题一个接一个,就像婷婷手里那块永远吃不完的饼干,不停地掉渣,引来更多的蚂蚁。

“蚂蚁会不会累?” “它们晚上睡觉吗?” “如果下雨了怎么办?” “蚂蚁有学校吗?”

老陈的蒲扇越摇越慢,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在厂里带徒弟,那些年轻人也是这样问个不停。但他从没烦过,总是乐呵呵地解答。如今退休了,反倒没了那份耐心?

直到夕阳西下,婷婷的妈妈来找她回家吃饭。小女孩蹦蹦跳跳地走了,老陈也收拾东西准备回家。

就在这时,婷婷突然跑回来,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已经有些化了的奶糖,塞进老陈手里。

“陈爷爷,”她小声说,“昨天李爷爷嫌我问题多,让我去找别人。但您今天回答了我所有问题,您是世界上最有耐心的人。”

老陈捏着那颗黏糊糊的奶糖,突然觉得脸上有点烫。原来这不是一场耐心的考验,而是一次信任的馈赠。

从那天起,老陈的长椅旁总是聚集着一群孩子。他不仅回答关于蚂蚁的问题,还讲星星为什么眨眼,讲雨水为什么从天上落下来。

后来居委会在黑板上写了句:“社区知识角——陈爷爷答疑时间,每周三下午。”

而那块黑板的最下面,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,是婷婷用粉笔写的:“这里有个百问不烦的陈爷爷。”

老陈一直没舍得擦掉那行字,就像他至今还留着那颗化了的奶糖纸,夹在那本旧相册里。相册中有他年轻时在厂里的照片,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:“师者,传道授业解惑也。”

 《百问不烦的耐心考验的故事》(1)

原来,耐心从来不是被考验的,而是被唤醒的。在每个问题背后,都藏着一颗渴望了解世界的心。而真正的大人,从来不会让这样的心失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