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夏的第三个礼拜,陈阿姨照镜子时忽然发现,自己眼白像泡了浓茶似的,黄得发暗。手背的皮肤也泛着不正常的蜡黄,连带着身上总莫名发痒,抓得皮肤都起了红痕。社区医院的张医生捏着她的眼皮看了看,眉头拧成个“川”字:“你这胆红素肯定不对劲,赶紧去市一院查个生化全套,别耽误了。”

市一院的检验科在门诊楼三楼,上午的走廊里飘着消毒水和咖啡混合的味道。陈阿姨攥着就诊卡坐在等候区,旁边的电子屏跳着叫号,她的心跳跟着数字一起加速。抽血窗口的护士动作麻利,针管里的血被轻轻颠倒混匀,装进标着“生化”的试管里,“好了,下午三点来拿报告,或者在手机上查。”
检验科里,90后的技师李想正盯着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的屏幕。试剂针精准地吸取样本和试剂,在反应杯里完成混合,仪器发出规律的嗡鸣。当胆红素的检测结果跳出来时,李想的眉头皱了——总胆红素120μmol/L,直接胆红素85μmol/L,间接胆红素35μmol/L,而正常参考值是总胆红素3.4-20.5,直接胆红素0-6.8。“不对啊,”他喃喃自语,调出质控图确认仪器状态,又重新加载样本检测一遍,数值几乎没变化。他立刻在报告上标注“结果异常,建议临床复核”,把报告推送给了肝病科的王医生。
王医生点开电子报告,胆红素的数值像根刺扎进他眼里。他回忆起陈阿姨黄疸的样子,心里有了谱。“陈阿姨,你这胆红素高得厉害,尤其是直接胆红素,很可能是胆管堵了。”王医生指着报告上的箭头,“我们再做个腹部B超,看看是不是结石或者肿瘤堵住了胆管。”陈阿姨的脸唰地白了,“肿瘤?”王医生赶紧安抚:“先别慌,结石的可能性更大,查了才知道。”
B超室里,探头在陈阿姨的右上腹滑动。“看,这里有个2厘米的结石,把胆总管堵住了,胆汁排不出去,胆红素就逆流回血液里了。”超声科医生指着屏幕上的强光团,“得赶紧处理,不然容易感染化脓。”
住院部的日子紧凑又规律。术前谈话时,主治医生详细解释了腹腔镜取石的方案,陈阿姨攥着丈夫的手,紧张得手心冒汗。手术很顺利,当胆管里的结石被取出来时,负责术中监测的麻醉师说:“胆红素指标正在往下掉呢。”术后第三天,陈阿姨的眼白明显清亮了,皮肤的蜡黄也褪去不少。复查生化时,李想再次操作分析仪,看着胆红素数值降到25μmol/L,他笑着对同事说:“这个案子,咱们仪器立了大功。”
出院那天,陈阿姨抱着病历本,阳光透过住院部的玻璃窗洒在她脸上,终于有了健康的气色。她想起那个嗡嗡作响的生化分析仪,想起王医生的冷静判断,忽然觉得,那些冰冷的仪器和数据背后,藏着的是能救命的温度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