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听狐狸吃葡萄的故事,总觉得狐狸有点可怜——明明盯着葡萄串流口水,却跳了好几次都够不着,最后只能嘴硬说“葡萄酸”。直到去年夏天,奶奶在老家的葡萄架下摇着蒲扇,给我讲了另一个版本的狐狸故事,才发现原来狐狸的聪明,藏在“不放弃”里。

1. 葡萄架下的难题:狐狸的“倔强”
盛夏的午后,太阳把葡萄架晒得发烫,藤条上挂着一串串紫得发亮的葡萄,像刚染过的玛瑙。狐狸阿灰蹲在架下,鼻尖凑上去闻了闻,甜丝丝的香气直钻脑门。它踮起脚尖,前爪扒着架子晃了晃,葡萄串纹丝不动;又后退几步助跑,扑上去扒住藤条,结果摔了个屁股蹲儿,尾巴都翘起来了——这葡萄架怎么比上次遇到的还高?
阿灰坐在地上揉着屁股,抬头盯着葡萄串,耳朵耷拉下来。旁边的兔子路过,笑着说:“别试了,这架葡萄是王爷爷种的,去年我也跳了半天,根本够不着。”阿灰歪着脑袋想了想,没说话,反而跑到旁边的桃树上,折了根长长的树枝——它要用树枝打葡萄!
可树枝刚碰到葡萄串,就被藤条缠住了,阿灰拽了半天,树枝没拽出来,倒把自己摔进了草堆里。路过的小刺猬捂着嘴笑:“你这办法太笨啦,还是像上次那样说‘葡萄酸’吧,省得麻烦。”阿灰抖了抖身上的草,盯着葡萄串,眼睛里还闪着光:“才不,我一定要吃到甜葡萄。”
2. 聪明的小松鼠:换个角度想问题
傍晚的时候,小松鼠抱着松果啃得正香,看见阿灰还在葡萄架下转悠。“你怎么还没走呀?”小松鼠跳上树枝,歪着脑袋问。阿灰叹了口气:“我想摘葡萄,可架太高,树枝也不管用。”小松鼠低头看了看葡萄架,又看了看旁边的土堆,突然眼睛一亮:“你可以把土堆起来呀!堆得高高的,不就能够着了?”
阿灰愣了愣,随即拍了拍脑袋:“对呀!我怎么没想到?”它立刻跑到旁边的菜园里,用爪子挖起土来,一趟一趟运到葡萄架下。土堆越堆越高,阿灰的爪子都磨红了,可它没停下——每堆一层土,它就站上去试试,离葡萄串越来越近了。
旁边的萤火虫都飞过来帮忙,照着阿灰堆土的身影。月亮升起来的时候,土堆终于堆到了葡萄架的高度,阿灰站在土堆上,伸手就能碰到葡萄串。它摘下一颗最大的葡萄,塞进嘴里,甜津津的汁水顺着喉咙流下去,比上次吃的桃子还甜。
3. 甜葡萄的秘密:不是“酸”,是“没试过”
第二天早上,阿灰抱着一串葡萄来找小松鼠,递过去一颗:“你尝尝,这葡萄可甜了!”小松鼠咬了一口,眼睛弯成了月牙:“果然甜!”阿灰坐在树枝上,啃着葡萄说:“上次我没吃到葡萄,说它酸,其实是我没找到办法。这次我堆了土堆,终于吃到了,原来甜葡萄藏在‘笨办法’里。”
奶奶讲到这里,摸了摸我的头:“你看,狐狸这次没说葡萄酸,因为它学会了——有些东西不是得不到,只是需要换个方式。就像你上次想要的水彩笔,哭着要妈妈没给,后来你帮妈妈扫了一周地,妈妈就买给你了,对不对?”
我盯着奶奶手里的葡萄串,摘了一颗放进嘴里,果然甜得像蜜。原来,狐狸的故事不是教我们“嘴硬”,而是教我们“不放弃”——只要肯想办法,甜葡萄总会吃到的。
狐狸与葡萄新故事,儿童睡前故事,智慧小故事,换个角度看问题,成长寓言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