坐在教室第三排的窗户边,我盯着数学试卷上的92分,指尖轻轻摩挲着卷角——三年前,我还在最后一排的角落,连选择题都要猜答案。
第一次承认“我笨”:原来不是我不行,是我没敢面对
初二上学期的数学测验,我考了53分。老师把试卷放在我桌上时,我盯着那几个红叉,眼泪吧嗒吧嗒掉在试卷上。同桌凑过来,小声说:“你是不是没复习?”我摇摇头,其实我复习了,只是那些公式像绕口令,我背得滚瓜烂熟,可一做题就懵。
放学时,老师叫住我:“小棠,来办公室一趟。”我攥着试卷,手心全是汗。老师翻开我的练习册,指着一道题说:“你看,这道题的步骤是对的,但为什么最后算错了?”我小声说:“我怕时间不够,算得太快。”老师笑了:“不是你笨,是你太急了。笨鸟先飞不是说要飞得多快,是要飞得稳。”
那天晚上,我坐在书桌前,把所有做错的题都抄在一个新本子上。妈妈进来送牛奶,看见我写得认真,说:“别熬太晚。”我抬头笑:“妈,我想试试‘笨办法’。”
笨鸟的“笨办法”:把每道题都“嚼”碎了吃
从那以后,我每天放学留半小时,把当天的错题整理成“错题本”。不是简单抄题目,而是把错误原因写在旁边:“没看清题目中的‘相反数’”“公式记错了,应该是a²-b²=(a-b)(a+b)”。有时候一道题要写三遍步骤,直到我能闭着眼说出每一步。
有天晚上,我在整理一道几何题,画了五次图都没画对。爸爸进来,看见我桌上的草稿纸堆得像小山,说:“要不要我帮你?”我摇摇头:“不用,我再试一次。”第六次,我终于画对了,那一刻,我突然明白:原来“笨办法”就是把问题拆成一个一个小零件,慢慢解决。
慢下来,反而快了:那些“没用”的功夫,都成了我的底气
初二下学期的期中考试,我考了68分。虽然还是没及格,但我一点都不灰心——因为我知道,我已经把之前的错题都搞懂了。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我:“小棠的错题本是全班最厚的,她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。”
有天,同桌问我一道题:“这道题我不会,你能教我吗?”我翻开错题本,指着上面的步骤说:“你看,这里要先算括号里的,再算乘除……”讲着讲着,我突然发现,原来我已经把这道题记得这么牢了。那一刻,我明白:教别人就是最好的学习,那些我花在错题本上的时间,都变成了我的底气。

那些“笨功夫”里藏着的惊喜:我终于追上了
初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,我数学考了92分。拿到试卷时,我手在抖,眼泪又掉了下来——这次是开心的。老师走过来,拍了拍我的肩膀:“看,笨鸟也能飞到前面。”
放学时,我抱着试卷往家跑。妈妈开门时,我举着试卷喊:“妈,我考了92分!”妈妈接过试卷,笑着说:“我就知道,我家小棠最棒。”那天晚上,我翻开错题本,里面夹着老师写的便签:“你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,这就是最好的逆袭。”
现在,我坐在教室第三排,还是会遇到不会的题,但我不再紧张了。因为我知道,笨鸟先飞不是飞得快,是飞得稳,飞得久。那些我花在错题本上的时间,那些我反复练习的步骤,那些我教别人的时刻,都变成了我前进的力量。
其实,我们每个人都是“笨鸟”,只是有的人害怕承认,有的人选择坚持。只要你愿意用“笨办法”,慢慢来,总有一天,你会追上那些你曾经羡慕的人。就像我,用了三年,把“不会”变成了“我会了”。
笨鸟先飞故事,新手逆袭经验,学习方法分享,真实成长经历,坚持的力量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