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小棠,去年夏天刚从传媒学院毕业,拎着打包好的简历,挤了两趟地铁才找到那家藏在写字楼里的广告公司。入职那天,我穿着刚买的白衬衫(特意挑了显精神的浅蓝),抱着电脑站在工位前,看前辈们敲键盘的声音像下雨,打印机里不断吐出带着墨香的纸,心里特激动——我终于要成为“能独当一面的职场人”了,一定要让大家觉得我靠谱。

入职三个月,我把“努力”用错了地方

头一个月,我每天早到二十分钟,帮邻座的设计张姐买她爱喝的冰美式(记住了她要“双倍浓缩+少冰”),帮行政李阿姨贴发票(她眼神不好,我帮她把金额对得整整齐齐,还标了备注),甚至帮销售部的王哥整理客户资料(把几十页的表格按地区分成三堆,用不同颜色的便利贴做标记)。
我觉得这样做肯定没错——前辈们都说“新人要主动帮同事忙,才能快速融入团队”。可慢慢的,我发现自己的本职工作写客户方案,越来越像块“烫手山芋”。比如上周,客户要一个美妆品牌的抗衰精华方案,我因为帮张姐找了三个小时的“复古海报素材”(她要做一组怀旧风的视觉稿),直到晚上七点才打开文档。结果写得乱七八糟:把“抗衰”的核心卖点写成了“年轻人的潮流打卡”,逻辑全乱了,连我自己都觉得尴尬。

那些“有用的事”,其实在拖我后腿

周一早上,我刚到公司,就看见领导抱着胳膊站在我工位前。他把方案扔在我桌上,指节敲了敲桌面:“小棠,你看看你写的什么?客户刚才打电话来,说你们完全没抓住我们产品的卖点——我们是给35+女性做的抗衰精华,你却写了一堆‘Z世代的潮流玩法’,是不是没认真做?”
我脸一下子红到耳朵根,想说“我是因为帮张姐找素材才没时间”,但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——毕竟是我自己没安排好时间。那天中午,我坐在茶水间吃外卖,听见两个同事小声说:“小棠人是挺好的,可怎么连自己的活都做不好?”我握着筷子的手顿了顿,突然觉得嘴里的饭没味道了。

直到被骂醒,才懂什么是“根本”

晚上加班改方案,张姐端着一杯热可可(加了我喜欢的棉花糖)走过来,坐在我旁边。她戳了戳我的方案:“小棠,我知道你想帮大家,但你得先把自己的活做好啊。上次我要你帮我找素材,其实我自己也能找——我就是怕你刚入职太孤单,想让你多和大家接触。可你因为帮我,把方案改晚了,客户不满意,领导也不高兴,这值得吗?”
我突然就哭了,眼泪滴在方案上,把“抗衰精华”几个字晕开了。原来我做的那些“有用的事”,其实都是本末倒置——我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没做好,帮别人做再多杂事,又有什么用呢?就像学生时代,你每天帮同学抄作业,可自己的作业却没写,最后考试不及格,老师只会说你“不务正业”。

后来我调整了节奏。每天早上到公司,先把当天要写的方案列出来,定好“死线”:上午十点前写完开头,中午之前完成核心卖点,下午改两版,确保下班前能交给领导。等这些都做完了,再帮张姐找素材,帮李阿姨贴发票。
慢慢的,客户开始夸我的方案:“这个文案抓住了我们产品的核心,不错。”领导也给我安排了更重要的项目——比如一个知名护肤品的年度方案。现在我才明白,新手最容易犯的错,就是把“表现”搞反了:不是做越多额外的事越好,而是先把本职工作做到位,这才是职场里最根本的“靠谱”。

随机图片

职场新人误区,选择失误故事,本末倒置案例,新手成长教训,真实职场经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