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西头王大爷家的柴房冒起烟时,他正蹲在门口剥毛豆,豆荚的绒毛沾在指头上,痒得他时不时蹭蹭裤腿。隔壁放学的小娃举着冰棍跑过去,喊了一嗓子:“王爷爷,你家柴房冒烟啦!”
王大爷抬头一看,可不是嘛,柴房的茅草顶正飘着细细的青烟,风一吹,烟柱歪歪扭扭往天上钻。他手里的毛豆盆“啪”地放在地上,站起身就往柴房跑——那堆柴是他攒了大半年的,有玉米秆、干树枝,还有儿子从城里寄回来的旧报纸,要是烧了,冬天烤火都没着落。
跑到柴房门口,他听见里面传来“噼啪”的响声,推开门,一股热浪扑面而来,墙角的旧纸箱已经烧起来了,火苗子有半尺高。王大爷急得额头的汗都流进了眼睛里,模模糊糊看见门后堆着一捆干柴——那是昨天刚砍的槐树枝,还没来得及码进柴堆。他想起十年前隔壁张叔家着火时,张叔说过“火要赶早灭,越等越大”,于是弯腰抱起那捆干柴,往火苗上凑——他想的是,用干柴把火压灭,就像小时候用土盖灭灶火一样。
可刚把柴捆凑近,火苗“呼”地蹿了半米高,像条火蛇似的顺着柴枝往上爬,王大爷吓得赶紧把柴捆扔在地上,可那捆柴已经烧起来了,火星子溅到旁边的玉米秆上,“唰”地一下,整个柴堆都燃起来了。他慌慌张张去摸口袋里的手机,可手一直在抖,按了好几次都没解开屏锁。
“老哥哥,你咋往火里塞柴啊!”邻居李婶的大嗓门从身后传来,紧接着是“咚”的一声,她手里的大铁桶放在地上,水“哗哗”往火里泼。村主任也带着几个年轻人跑过来,有的拿灭火器,有的接水管,折腾了二十多分钟,火才终于灭了。
柴房已经烧得只剩框架,王大爷蹲在门口,看着地上的灰烬,手里还攥着半根没剥完的毛豆。村医过来给他擦烫伤的手背,一边擦一边说:“叔,你这手得包两天,别沾水。”村主任蹲下来,拍了拍他的肩膀:“叔,你刚才那招叫‘抱薪救火’,古时候就有人犯过这错——用柴火去灭火,反而让火更旺,你说是不是越帮越忙?”

王大爷抬头看着村主任,脸涨得通红:“我哪知道啊,急得脑子都乱了,就想着赶紧把火压下去。”村主任笑了笑:“以后要是再着火,先别急着往上冲,先找水或者灭火器,实在不行就喊人,可别再犯这‘抱薪救火’的错了。”
后来王大爷逢人就说:“我活了七十岁,居然犯了这么个傻错。你们记住啊,救火可不能急糊涂,抱薪救火那是越帮越忙,得先想清楚该用啥法儿。”
现在村里的公告栏上,还贴着村主任写的“救火小常识”,第一条就是:“遇到火灾,请勿‘抱薪救火’,立即拨打119或使用正确灭火工具。”
抱薪救火故事,错误施救案例,农村生活插曲,救火常识普及,新手安全提示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