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一早上的闹钟比平时多响了两遍,我迷迷糊糊摸手机,屏幕上7:18的数字像根小刺——完了,昨天晚上追的剧没刹住,今天要赶不上早会了。套上外套抓过背包,我咬着刚买的煎饼往地铁站跑,楼下的树影还没被太阳拉长,可进站口的队伍已经弯成了蚯蚓。

第一关:进站口的“龟速拉锯战”

安检机前的阿姨举着个大菜篮子,里面的西红柿滚来滚去,安检员一边帮她扶着篮子一边说“阿姨您慢点儿,鸡蛋别摔了”,后面穿西装的大哥不耐烦地跺脚,皮鞋跟磕在瓷砖上发出“哒哒”声。我夹在中间,左边大姐的卷发蹭到我下巴,右边大叔的公文包带勾住我卫衣的帽子,我赶紧缩脖子,生怕帽子被扯下来——上次就是这么丢了一顶新买的棒球帽。

好不容易过了安检,我盯着闸机的二维码扫了三次才进去,旁边的小姑娘笑着说“姐姐你别急,我刚才也扫了两次”,我尴尬地笑了笑,心里骂自己怎么这么笨。

第二关:站台边的“精准卡位术”

下到站台,电子屏显示下一班车还有两分钟,我赶紧往“黄金位置”跑——正对车门的柱子旁边,这是我上周跟同事学的“秘诀”,据说能提高30%的上车成功率。旁边的阿姨抱着个小婴儿,婴儿的脸贴在她肩膀上,嘴里含着个粉色的安抚奶嘴,阿姨时不时抬头看电子屏,眉头皱得像个小山峰。

“来了来了!”有人喊了一嗓子,我赶紧抓住柱子,盯着远处的灯光越来越近。地铁呼啸而来,刹车时的风声灌进耳朵,车门刚打开,里面的人就像被挤出来的牙膏,一个个往外面钻,我跟着人群往前凑,可刚迈进去一只脚,就被里面的人顶了回来,后面的大哥推了我一把,说“姑娘赶紧的,别堵着”,我咬着牙往里面挤,肩膀顶着前面大姐的后背,胳膊肘被旁边大叔的公文包硌得生疼,终于挤到了中间。

第三关:车厢里的“肢体博弈赛”

站定之后,我才发现自己根本动不了——左边是个穿运动服的小伙子,胳膊肘抵在我腰上;右边是个戴眼镜的阿姨,手里的塑料袋蹭着我手背,里面装着刚买的豆浆,凉丝丝的;前面是个穿连衣裙的姑娘,头发飘在我脸上,香味里混着汗味。我攥着手机的手被挤得发疼,屏幕上还停着给同事发的消息:“我快到了,帮我占个位子”,可现在看来,能站着就不错了。

突然,有人撞了我胳膊一下,手机“啪”地掉在地上,我赶紧弯腰去捡,可后面的人推着我,膝盖磕在前面人的腿上,疼得我抽冷气。好不容易摸到手机,屏幕上多了道裂痕——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二块屏了。旁边的阿姨看出我不高兴,递过来一张纸巾,说“姑娘,没事吧?我上次手机也掉了,屏碎得比你还厉害,后来我就把手机装在口袋里,系紧扣子”,我接过纸巾,擦了擦额头上的汗,说“阿姨,我下次也试试”。

终于,熬到了“解放时刻”

地铁报站的声音响起来:“建国门站到了,请下车的乘客做好准备”,我赶紧往车门边挤,可里面的人太多,我像只被夹在罐头里的沙丁鱼,只能一点点往门口挪。旁边的小伙子帮我扶了一把,说“姐姐,我帮你挡着”,我感激地笑了笑,终于挤下了车。

站在站台边,我摸着被挤扁的煎饼,咬了一口,凉了,但至少没掉。看着后面的车厢还在源源不断吐出人,我突然想起昨天晚上刷到的新闻,说北京地铁早高峰客流量超千万,原来我就是那千万分之一。风从站台的通风口吹过来,带着点外面的桂花香,我理了理皱巴巴的衣服,往公司走去,心里想着:明天要不要再早十分钟出门?

挤地铁日常,早高峰困境,比肩接踵的拥挤,城市生活碎片,新手通勤经历

(完)

随机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