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客商夜救白狐仙 灵珠避祸结善缘》
明朝永乐年间,晋商王掌柜带着伙计走西口,行至雁门关外的黑风口时,忽闻雪地里传来呜咽声。他拨开半人深的积雪,见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被猎人的铁夹子夹住了后腿,血珠在雪地上凝成点点红梅。
"掌柜的,这荒山野岭的,管这闲事做什么?"伙计劝道。王掌柜却蹲下身,见狐狸眼中噙着泪水,竟有几分通人性的哀戚。他想起家中老娘常说"万物有灵",便取出随身携带的金疮药,小心翼翼掰开铁夹,又撕下棉袍一角为狐狸包扎伤口。
那狐狸瘸着腿走了几步,忽然回头作人立状,朝王掌柜叩了三个头,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在密林里。伙计咋舌道:"莫不是遇上狐仙了?"王掌柜只笑言:"举手之劳罢了。"
三日后,商队行至一处破败山神庙歇脚。夜半时分,王掌柜忽闻帐外有环佩叮当之声,只见一位白衣女子推门而入,鬓边斜插一支红梅,容貌清丽绝尘。女子福身道:"小女子胡媚娘,多谢恩公前日相救。"王掌柜方知那日救下的竟是狐仙。
胡媚娘从袖中取出一枚鸽卵大小的珠子,珠光流转间隐有风雷之声:"此乃避邪珠,可驱百祟、挡灾厄。恩公行商在外,恐遇宵小,望随身佩戴。"王掌柜正要推辞,女子已化作白狐,眨眼不见踪影,唯有避邪珠留在案上,散发着温润的光泽。
次年开春,王掌柜南下贩茶,途经鄱阳湖时遭遇水匪。眼看船要被凿穿,他怀中的避邪珠忽然大放异彩,水面腾起三尺高的浪墙,将匪船掀翻。此后每当商队遇险,宝珠总能化险为夷:遇山贼时宝珠会发出警示红光,逢瘟疫时则散出清冽异香。
王掌柜感念狐仙恩德,此后每到雁门关,必备一份糕点果品放在当初救狐之处。有人说曾见月夜有白狐衔着山桃放在供品旁,也有人说黑风口的猎人从此再没捕到过一只狐狸。
这枚避邪珠后来成了王家的传家之宝,而"商人救狐得灵珠"的故事,也在晋商之间代代流传,告诫后人:路见危难时伸手一助,或许便结下了一段跨越人妖的善缘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