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的气泡
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在胸外科病房里织成一张细密的网。李敏握着体温枪的手顿了顿,目光被3床引流瓶里的气泡拽住了——那些本该间歇性冒出的小气泡,此刻正像被惊动的鱼群,咕嘟咕嘟往上窜。
她弯腰凑近观察,引流管贴着患者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的贴膜边缘渗着少许血迹,这是昨天下午刚做完胸腔镜手术的28床患者,车祸导致的右侧气胸。年轻女孩苍白的脸转向她,喉结动了动:"护士,我...喘不上气。"
血氧仪的数字在90%徘徊。李敏指尖触到患者颈侧,皮下气肿的捻发感比交接班时明显加重。她解开固定引流管的胶布,一寸寸检查管道衔接处,橡胶管与水封瓶的接口处有极细微的气泡逸出,像春天溪面融化的冰碴。
"张医生,3床引流管漏气,现在血氧掉到88%,皮下气肿范围扩大。"她握着对讲机的拇指有些发颤,余光瞥见治疗盘里的无菌敷贴,突然想起三年前那个抢救室的夜班。
那天也是这样的气泡,老慢支患者的引流瓶里气泡突然消失,值班医生判断为肺复张良好,结果半小时后患者突发紫绀——是引流管被血凝块堵塞,肺组织重新被压缩。后来她在护理笔记里用红笔写:"永远不要只相信眼睛看到的。"
"准备更换引流装置。"张医生的白大褂带起一阵风,无菌手套撕开的声音像片脆薄的玻璃。李敏已经铺好治疗巾,碘伏棉签在患者胸壁上画出橘色的圆,酒精棉球擦过接口时,女孩疼得蜷起手指,她顺手将床头摇高30度,"忍一下,马上就好。"
新的引流瓶换上后,气泡恢复了规律的频率。监护仪的血氧数字慢慢爬上95%,女孩睫毛上还沾着汗珠,忽然轻轻说:"姐姐,你刚才拆胶布的时候,像在拆礼物。"
李敏低头看着被小心卷成一团的旧敷贴,忽然笑了。凌晨三点的走廊里,她抱着换下的引流瓶走向处置室,玻璃瓶颈折射着廊灯的光,那些曾让她心脏骤紧的气泡,此刻正安静地躺在消毒水的气味里,像一场暴雨后渐渐平息的溪流。
治疗盘里的手电筒还亮着,光斑落在值班记录单上,她写下:"03:15更换胸腔闭式引流装置,患者生命体征平稳。"笔帽扣上时发出轻响,窗外有片梧桐叶扑在玻璃上,像某个深夜里突然按住她手腕的温暖掌心——那是刚参加工作时,带教老师教她辨别正常气泡时的温度。
水封瓶里的气泡仍在间歇升起,每一次都是生命与器械的温柔对话。李敏摸了摸口袋里的薄荷糖,那是上夜班前女儿塞给她的,糖纸在寂静中发出细微的窸窣声。远处传来值班医生的脚步声,她挺直脊背走向护士站,白大褂在身后扬起柔和的弧度,像一艘永远在暗夜里巡航的船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