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雾气还没散尽的时候,老街拐角的旧书店刚亮起灯。店主老陈正搬着一摞旧书往架子上放,突然从一本泛黄的侦探小说里滑出一张黑白照片。

照片上是个笑得挺腼腆的年轻人,站在一座石桥前,背后写着“1985年夏,于永宁桥”。翻过来还有一行小字:“给阿慧,希望真相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。”

老陈推了推眼镜,心里嘀咕这永宁桥不是二十年前就拆了吗?他越想越觉得蹊跷,索性把店门挂上“暂休”的牌子,揣着照片就往街道办跑。

 《不明不白的真相探寻的故事》

街道主任老王瞅了眼照片,眉头皱得能夹住蚊子:“这桥确实早就拆了,现在那儿是个街心公园。不过这年轻人……我好像在哪见过。”他盯着照片琢磨半天,突然一拍大腿:“哎!这不就是以前住桥头的周家儿子嘛!后来他们家搬去南方了。”

老陈赶紧问:“那阿慧是谁?”

老王摇摇头:“这就不清楚了。周家那时候突然就搬走了,街坊们都觉得奇怪着呢。”

接下来的几天,老陈像着了魔似的四处打听。问遍了老街坊,才知道周家儿子当年是报社记者,曾经调查过一桩工厂污染事件。而那个阿慧,好像是厂里的女工。

这天傍晚,老陈正整理着收集来的零碎信息,突然有个头发花白的女人在店门外徘徊。她犹豫了半天才推门进来,声音有点发抖:“听说您在打听永宁桥和周家的事?”

老陈连忙请她坐下。女人说她是周家的远亲,从朋友圈看到老陈在打听往事。“周家当年搬走,是因为周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了不该发现的东西。那个阿慧……其实是他线人的代号,不是真名。”

她说着从包里取出个铁盒,里面厚厚一沓发黄的纸页:“这是他当年没写完的调查报告,家里一直不敢留。您要是真想弄明白,就拿去吧。”

 《不明不白的真相探寻的故事》(1)

老陈一夜没睡,翻看着那些笔记。原来当年那家工厂偷偷排放废水,导致下游好几个村庄不少人得了怪病。周记者暗中收集证据,却被人威胁。最后他只好把材料分散藏匿,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夹在那本侦探小说里。

天亮时分,老陈揉揉酸涩的眼睛,拿起那张照片又仔细端详。突然发现照片边缘有一行几乎淡得看不见的小字:“材料在《东方快车》第173页。”

他急忙翻找,果然从那本旧书的173页取出张薄薄的纸片——竟然是当年工厂的废水检测报告。

一周后,本地报纸刊登了篇特别报道,揭开了尘封多年的污染真相。老陈把照片和报告都寄给了环保部门,虽然事情过去太久,追责已经困难,但至少给了历史一个交代。

现在那张照片还摆在书店柜台上,偶尔有顾客问起,老陈就笑笑说:“这是个提醒,告诉我们有些真相虽然会被时间掩盖,但永远不会消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