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玉面狐仙点化记:乞丐说书王传奇》
长安城西门外的破庙里,总蜷缩着一个叫阿福的乞丐。他左腿残疾,终日靠讨饭度日,唯有每当东市"百晓生"书棚开讲时,他才会挪着碎步凑到棚外,支棱着耳朵听到散场。
这年冬至夜,鹅毛大雪封了城门。阿福缩在庙角冻得瑟瑟发抖,忽见月光下飘来个穿白裘的女子,雪光映着她眉眼如画,身后竟拖着条毛茸茸的雪白尾巴。"我是终南山狐仙胡媚娘,"女子声音像清泉叮咚,"念你听书时心无旁骛,特来送你一场造化。"

她从袖中取出片泛着金光的梧桐叶,往阿福眉心一点。霎时间,三皇五帝的典故、唐宋传奇的轶闻,竟如潮水般涌入他脑海。胡媚娘又摘下鬓边银簪,在他残腿上轻轻一划,阿福顿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,原本蜷曲的左腿竟能伸直了。
"此乃'过目不忘'与'顺风耳'的神通,"狐仙收起银簪笑道,"但说书人最要紧的是'声魂',你且随我学。"
往后三月,胡媚娘夜夜来破庙授课。她教阿福模仿百鸟啼鸣,学虎啸龙吟;教他将《史记》讲得如金戈铁马,把《诗经》吟得似杨柳依依。阿福本就有颗玲珑心,经狐仙点化,技艺日渐精进。
开春那日,胡媚娘将一方刻着"说尽天下事"的乌木醒木交给他:"你尘缘未了,该去挣个功名了。"说罢化作道白光消失在桃树林里。
阿福揣着醒木进了城,在最大的"聚贤楼"书场寻了个差事。头回登台时,他往案后一坐,醒木"啪"地拍下,开口便是《封神演义》。那声音时而如洪钟震耳,时而似燕语呢喃,说到姜子牙垂钓,满场似闻渭水涛声;讲起妲己祸国,众人皆骂狐媚妖言。
三日后,"玉面书生"阿福的名声传遍长安。达官显贵争相请他到府中说书,连当今圣上都召他入宫讲《资治通鉴》。阿福每回说到动情处,总不忘添段"善恶终有报"的劝世良言,百姓敬他如神明,送了个"说书王"的称号。
十年后,阿福已收了百十个徒弟。一个中秋夜,他忽见庭院桂树下站着位白衣女子,眉眼依旧是当年模样。"如今长安人人知你阿福,可还记得破庙里的雪夜?"胡媚娘手中把玩着片梧桐叶,"你把人间故事讲得这般热闹,我在山中听着也欢喜。"
阿福忙躬身行礼:"弟子不敢忘仙师教诲。"
"你这颗玲珑心,原就该说尽天下道理。"胡媚娘将梧桐叶抛向空中,化作点点金光,"往后这长安的故事,还得劳你多费口舌呢。"言罢化作只白狐,踏着月光往终南山而去。
自此,长安城里都说,说书王阿福的书里,藏着位活了千年的狐仙。而阿福每回开讲前,总要对着终南山的方向,轻轻拍下那方乌木醒木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