狐仙相助锦绣庄
乾隆年间,江南小镇有个寡妇姓陈,丈夫早逝,只留下一间破屋和三岁的儿子。陈氏每日靠替人缝补浆洗度日,双手冻得裂开口子,儿子却总穿不上一件囫囵棉衣。
那年冬天下了三天三夜大雪,陈氏在门口扫雪时,发现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被猎人的夹子伤了腿,血染红了雪地。她心善,悄悄把狐狸抱回家,用草药敷伤口,又拆了自己唯一的棉袄里子给它裹伤。狐狸通人性,每日用湿漉漉的眼睛望着她,伤好后竟赖着不走,夜里就蜷在灶边打盹。
开春后,镇上绸缎庄的老板卷款跑了,留下满店滞销的绸缎。陈氏看着空荡荡的铺面,心里忽然一动——她自小跟着母亲学过染织,若能盘下这铺子,或许能有条活路。可她摸遍了家底,连一文钱都凑不出。夜里她对着油灯垂泪,忽听灶边传来窸窸窣窣的声响,只见白狐叼着个小小的锦盒放在她脚边。打开一看,竟是满满一盒碎银子,还有一张纸条,上面用朱砂写着:“此银暂借,三年后归还。”
陈氏又惊又疑,却实在走投无路,便用这笔银子盘下了绸缎庄,取名“锦绣庄”。开张那日,白狐不知去了哪里,直到夜里才回来,嘴里叼着几片七彩羽毛般的叶子。陈氏将叶子捣碎了染丝线,染出的绸缎竟泛着月华般的光泽,颜色鲜妍得像是把春天揉了进去。消息传开,镇上的太太小姐都来抢购,连邻县的商人也慕名而来。

陈氏为人厚道,定价公道,生意越做越红火。她依旧每日给白狐留一碗热汤,夜里关了店门,就见白狐化作白衣公子,坐在灯下帮她算账。公子说自己是山中狐仙,当年遭难蒙她搭救,如今特来报恩。他还教陈氏用桑叶汁固色,用晨露漂丝,织出的绸缎轻薄如蝉翼,入水不褪色。
三年后,锦绣庄成了江南第一绸缎庄。陈氏攒够了银子,想还给狐仙,公子却摆摆手:“你救我性命时,可曾想过回报?”说罢化作一道白光,消失在月色里。只留下一匹流光溢彩的云锦,上面绣着一只衔着灵芝的白狐,栩栩如生。
后来陈氏将云锦做成寿衣,百年后穿着下葬。下葬那日,有人看见一只白狐蹲在坟头,哀鸣三声,便消失在云雾深处。而锦绣庄的故事,也一代代传了下来,成了江南百姓口中“善有善报”的美谈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