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石峪狐仙通商记
光绪年间,沂蒙深处有个青石峪,山高路险,十年九旱。村里百十来户人家守着几亩薄田,日子过得像摊在石板上的煎饼,干硬得咽不下。村东头的栓柱是个实诚后生,三十出头还打着光棍,每日里除了下地就是对着连绵的大山发呆——山外的盐铁、布料运不进来,山里的核桃、草药也运不出去,眼瞅着好东西烂在沟里,他心里急得冒火。
这年开春,栓柱召集了十几个后生,决意组成通商队,把山货背到百里外的临朐县城去换粮食。老人们直摆手:"那黑风口的悬崖,上个月还吞了货郎的命;还有那迷魂凼,进去的人就没见出来过!"栓柱红着眼眶说:"总不能眼睁睁饿死!"
通商队背着沉甸甸的山货上了路。才走到黑风口,就见悬崖上的栈道被山洪冲得只剩几根朽木,底下是万丈深渊。后生们吓得腿肚子打转,栓柱急得拿石头猛砸岩壁,火星子溅起来,倒像是谁在暗处眨了眨眼。
"咯咯咯——"一阵银铃似的笑声从树后传来。众人回头,只见个穿杏黄衫子的姑娘,梳着双环髻,身后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正悠闲地扫着落叶。栓柱一愣,这荒山野岭哪来的姑娘?正想问话,姑娘却先开了口:"此路不通,你们要往哪里去?"
"去临朐通商!"栓柱梗着脖子,"俺们村快饿死了!"
姑娘歪着头打量他们,忽然指着悬崖说:"那好办。"只见她摘下头上的银簪,对着悬崖轻轻一划,朽木间竟疯长出碗口粗的青藤,转眼间搭成一座稳稳当当的藤桥。后生们惊得张大了嘴,栓柱猛地想起老人们说的"狐仙报恩"的传说——去年他在山涧里救过一只被夹子夹住的白狐,难不成......
"还愣着干啥?"姑娘笑着推了他一把,"再不走,天就要黑透了。"
通商队过了藤桥,一路顺畅。走到迷魂凼时,本该弥漫的白雾竟自动散开,露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。路边还多了些不知名的野果,酸甜解渴。后生们越走越奇,只有栓柱心里明镜似的——那杏黄衫子的姑娘,总在前面不远不近地飘着,有时化作一团白影,有时又变成只灵巧的狐狸,在树梢上冲他们摇尾巴。
到了临朐县城,山里的核桃、草药竟卖了个好价钱。换回的粮食、盐巴装了满满几大车,回程时,那姑娘又在前头引路,连车轮陷进泥坑,都有不知从哪来的几只狐狸帮忙刨土。
回到青石峪,全村人敲锣打鼓地迎出来。栓柱想找姑娘道谢,却见村口老槐树下,那杏黄衫子的身影正朝他挥手,身后的大尾巴在夕阳下闪着金光。一阵风吹过,姑娘化作一道白烟飘进了山林,只留下串银铃似的笑声:"明年开春,记得多带些核桃来——"
打那以后,青石峪的通商队每季都要走一趟临朐。黑风口的藤桥四季常青,迷魂凼的白雾再也没迷过人。有人说见过白狐领着小狐狸在路边晒太阳,也有人说夜里听到过山林里传来纺车声。栓柱后来娶了邻村的媳妇,盖起了瓦房,逢年过节总不忘在老槐树下摆上一盘核桃、一碟红糖——那是杏黄衫姑娘最爱吃的两样东西。

如今青石峪早通了公路,但老人们仍爱讲起当年狐仙相助的故事。说也奇怪,村后的山林至今没人敢砍,山里的狐狸见了人也不怕,偶尔还会叼些野鸡蛋放在栓柱家窗台上。或许,那些藏在深山里的精怪,也见不得人间的苦,总要在危难时,悄悄伸出援手吧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