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个朋友叫林栋,在城南老街上开了间小咖啡馆。地方不大,但豆子都是他亲自烘的,音乐总是放些轻柔的爵士,街坊邻里都爱去。他常说,开这店不为赚大钱,就图个自在,能和人说说话。
可这自在,在上个月彻底被打碎了。
他隔壁空置的铺面,突然挂上了家连锁房产中介的招牌。开业前一天,来了个穿着紧促西装的男人,自称是这里的店长,姓王。他没打招呼,直接推门进来,用指关节叩了叩柜台。

“老板,跟你商量个事。”他语气里没半点商量的意思,“明天我们开业,门口要摆两排花篮,你这店门口的地方,得给我让出来。”
林栋一愣,探头看了看门外。咖啡馆门口有块不大的地方,他偶尔会放两张客人喜欢的露天座。
“王经理是吧?这地方……好像是我店门前的区域。”
“哎,都是公共地方,谁先用到就是谁的。”王经理挥挥手,不容置疑地打断他,“我们开业是大事,总部领导都要来,形象很重要。你那两张旧桌子,先收收。”
话没说完,他带来的两个工人已经动手把林栋的桌椅挪到了一边,甚至碰倒了一个小盆栽。泥土撒了一地。
林栋看着地上的狼藉,一股火气就顶了上来。“你们怎么能……”
“好了,就这么定了!”王经理再次打断,脸上堆着一种程式化的笑,语气却强硬得吓人,“远亲不如近邻,以后互相照应嘛。明天记得来喝开业咖啡啊!”
说完,他转身就走,根本不给林栋任何反驳的机会。那种不容分说的霸道行为,像一拳打在棉花上,让你有火都发不出来。
第二天,中介门口锣鼓喧天,花篮排出去十几米远,果然完全侵占了林栋的门面。嘈杂的音乐声完全盖过了店里的爵士乐。
这还只是开始。
接下来的日子,林栋的噩梦就没停过。那家中介的霸道行径简直成了日常。他们的业务员经常不由分说地把电动车停满咖啡馆的窗前,挡住了整个门面;午间休息时,一群人就聚在林栋店门口的台阶上抽烟喧哗,烟蒂和垃圾随手就扔;甚至有一次,他们为了带客户看房,竟然强行要求林栋挪走他停在自家店后巷的摩托车,理由是“挡了客户看房的路”。

林栋去沟通了无数次,每次对方都满口答应“好好好,下次注意”,但转头就一切照旧。那种无视他人正当权益的蛮横做法,透着一种“我就这样,你能拿我怎么办”的嚣张。
最过分的是上周。中介为了招揽顾客,搞了个“扫码关注免费送咖啡”的活动。送的什么咖啡?他们直接派了个实习生,态度强硬地拿着个水壶到林栋店里,要求接满一壶“最便宜的那种美式”。
林栋当场气得差点笑出来,直接拒绝了。
结果你猜怎么着?十分钟后,王经理亲自过来,把一张百元大钞拍在桌上,用一种近乎命令的强势口吻说:“买你一壶咖啡,这总行了吧?我们活动急用,别那么小气。”
他完全不懂,这根本不是钱的事。这是尊重,是边界,是一个成年人、一家店面最基本的体面。这种独断专行的待人方式,彻底寒了林栋的心。
林栋没接那钱,只是平静地看着他,说:“我的咖啡,不卖给你。”
王经理愣了一下,可能从来没被拒绝过,收起钱,冷笑着说:“行,你真行。”
那天之后,中介的行为似乎变本加厉了。
但林栋没再去找他们理论。他做了一个决定。
周末,他请了几个老顾客帮忙,把自己店门口那片区域彻底改造了一番。他砌了个小巧的植物花坛,种上了清新的薄荷和罗勒,固定摆放了两张漂亮的铁艺桌椅,桌上永远放着小花瓶和免费取阅的书籍。
他用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方式,重新宣告了这片空间的主权。
现在,中介的人依旧会在门口抽烟,但会下意识地走远几步;他们的电动车,也会规规矩矩停在自己那边。那个王经理,每次经过咖啡馆时,眼神会有些复杂,但再也没走进来过。
空气似乎清净了许多。
林栋后来跟我说:“有些人吧,你跟他讲道理,他跟你耍霸道;你跟他耍霸道,你又成了他那样的人。最好的办法,或许就是用自己的方式,把界限砌得更高、更漂亮。他撞上来,知道疼了,自然就会绕道走。”
这大概就是应对生活中所有蛮横无理之举最优雅,也最有力量的回应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