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秋的寒风卷过首阳山的枯枝,发出呜咽般的声响。伯夷和叔齐裹紧单薄的麻衣,相对而坐。他们已经七天没有进食,腹中火烧般的饥饿感渐渐变得麻木。

“兄长,我们还能撑多久?”叔齐的声音虚弱得几乎被风吹散。

 《不食周粟的气节坚守的故事》(1)

伯夷望着天际盘旋的孤鹰,缓缓道:“商纣无道,但终究是我们的故国。周武虽仁,终究是以下犯上。这口周粟,你我怎能下咽?”

 《不食周粟的气节坚守的故事》

三日前,他们拒绝了周武王派来的使者送来的米粮。那袋饱满的粟米就放在不远处,散发着诱人的香气。叔齐的目光曾不止一次飘向那里,但每次都会狠狠掐自己的大腿,让疼痛驱散诱惑。

“记得父亲在世时说的话吗?”伯夷突然开口,“他说气节不是做给别人看的,是夜深人静时,自己还能敬重自己的那份心安。”

叔齐苍白的脸上浮现一丝笑意:“怎会忘记?那时我们还为这句话争辩过。我说若是无人知晓,坚守又有何用?你说真正的气节恰是在无人处最显珍贵。”

一阵狂风刮过,吹开了那袋粟米的系绳,金黄的米粒洒落在地。伯夷挣扎着起身,一步步走向粮袋,叔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——兄长终于要屈服了吗?

却见伯夷仔细地重新扎紧袋口,将散落的米粒一粒粒拾起放回袋中,然后对使者道:“请带回吧,这周粟我们不能受。”

使者叹息:“二位何苦如此?天下已定,武王仁德,何必执着于已逝的王朝?”

伯夷站直佝偻的身躯,正色道:“非为商纣,而为心中之道。若道可随意更改,还成什么道?”

夜幕降临,兄弟俩靠在一起取暖。星空格外明亮,仿佛伸手可及。

“兄长,我好像看到父亲了。”叔齐突然说,“他在云端对我们点头呢。”

伯夷握紧弟弟冰凉的手:“你不是最怕死的吗?现在后悔还来得及,我让使者回来。”

叔齐摇摇头,眼中闪着从未有过的光芒:“比起死亡,我更怕看不起自己。这世上总有些东西,比性命更重要。”

第七日黎明,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山坳时,人们发现兄弟俩已经安详地闭上了眼睛。他们的面容平静,嘴角甚至带着淡淡的笑意,仿佛只是沉入了甜美的梦乡。

那袋无人动过的周粟在晨风中静静伫立,米香依旧,却再也诱惑不了两个坚守到最后的人。

千年后,首阳山上立起了一座小小的祠堂,过路人常常在此驻足。有人说这是愚忠,有人笑这是固执,但每个人在离开时都会不由自主地思考:换作是自己,能否为心中的信念拒绝那袋救命的粟米?

山风年复一年地吹过,将这个故事编织进每一株草木之中。它告诉我们,在这个实用至上的世界里,总还有一些人执着地守护着看似无用的东西——那份不食周粟的气节坚守,恰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脊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