嗯…这事儿说来有点意思。我家楼下便利店的老陈,四十五六的年纪,顶着一头永远像刚被风吹过的乱发,身上的灰色工装外套洗得泛白,袖口还磨得起了毛边。他每天就守着那方寸小店,对谁都乐呵呵的,但你若跟他提“形象管理”或者“个人风格”,他准会憨憨一笑,回你一句:“嗐,舒服就成,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干啥?”

 《不修边幅的形象重塑的故事》(1)

转折发生在他那个在外地读大学的女儿小雨放暑假回家。那天傍晚我正好去买东西,看见小雨盯着她爸忙活的背影,眼神里是藏不住的心疼。她没多说什么,只是第二天,她就软磨硬泡地“挟持”着老陈去了商业街。

我能想象老陈当时的窘迫,他被女儿推进那间亮堂的男士理容店时,大概手脚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。听小雨后来跟我说,理发师看着老陈那头“倔强”的头发,眼里却放光,说这是很有个性的发质,好好打理一定很好看。剪刀咔嚓作响,碎发落下,镜子里的人眉眼渐渐清晰,竟透出几分老陈自己都陌生的利落。

 《不修边幅的形象重塑的故事》

接着是服装店。小雨没选那些老气横秋的中老年装,而是挑了一件质感不错的深蓝色针织衫和一条合身的休闲裤。她鼓励她爸试试“简约男士穿搭指南”里的基本款。老陈从试衣间里挪出来时,整个人都是僵的,但导购员真诚的夸奖和女儿亮晶晶的眼神,让他把拒绝的话咽了回去。

最大的变化发生在一周后。我照例去买早餐,发现收银台后不再是那个穿着臃肿工装、头发乱翘的老陈。他穿着那件挺括的蓝色针织衫,头发梳理得整齐,甚至胡子也刮得干干净净,整个人仿佛瘦了一圈,也精神了十岁。他递给我矿泉水时,我甚至注意到他指甲都修剪得圆润干净。

“陈叔,今天这么精神?”我忍不住打趣。

他居然有点不好意思,摸了摸剪短的鬓角,声音却带着笑:“我家丫头非说……说人精神了,运气也会好。还别说,今早好几个熟客都没认出我来,夸我变了样儿呢!”

小雨在一旁整理货架,冲我狡黠地眨眨眼。后来她告诉我,她爸的变化不仅仅是外表。自从形象改变后,他走路开始不自觉地挺直腰板,说话中气更足了,甚至琢磨着要把店里重新规整一下,说“环境也得配得上咱这新形象不是”。

现在的老陈,依旧是那个热心肠的便利店老板,但他找到了那份被岁月尘埃暂时掩盖了的自我认同。他或许还是说不出一套套的“男士气质提升”理论,但他的行动却完美诠释了何为“中年男性形象改造”。这个不修边幅的形象重塑故事,没有惊天动地,却格外温暖实在。它告诉我们,改变永远不晚,有时候,一次用心的“形象重塑”,唤醒的不仅仅是外貌,更是一颗积极面对生活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