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周在镇上当了三十年调解员,头发白了,腰板却依然挺得笔直。他处理过邻里争地,也调解过兄弟阋墙,口碑顶好,人人都说他没有私心,一碗水端得最平。但所有人都知道,他心里最柔软的一块地方,留给了他的独生子——小周。

小周争气,大学毕业回了镇子,在城建部门谋了份差事,小伙子有想法,干劲足,一心想做点事情。那年,镇里规划老街改造,这是个大工程,油水厚,盯着的人多。小周铆足了劲,想为家里争口气,拿下这个项目里一个不小的标段。他盘算了好久,连着几晚没睡,做出的方案连几个老专家都暗自点头。

 《不徇私情的公正抉择的故事》(1)

可偏偏,另一家投标公司的负责人,是老周几十年的老哥们,赵伯。赵伯提着好酒,晚上敲开了老周的门。 “老哥,这回你得帮帮我,”赵伯脸上堆着笑,皱纹里都藏着恳求,“我家那小子不成器,公司今年再不接个大项目,怕是……怕是要关门了。你一句话的事。”

 《不徇私情的公正抉择的故事》

老周没看那酒,手指在膝盖上慢慢敲着。屋里静得能听见墙上老挂钟的滴答声。一边是亲儿子前途光明的起点,一边是老哥们半辈子的家业和情分。这抉择,像一把钝刀子,慢慢割着他的心。

抽了一夜的烟,第二天,老周谁也没告诉,独自去了招标办公室。他不是去打招呼,而是把自己反锁在资料室里,把几家公司的标书,尤其是小周和赵伯那两家,翻来覆去地核对了整整一天。每一个数字,每一项报价,他都用红笔标得清清楚楚。

他发现,赵伯公司的预算报价存在一处明显的、故意做低的纰漏,若执行下去,工程质量根本无法保证。而小周的方案,扎实、严谨,甚至略微超出了标准。

开标那天,会议室里坐满了人,空气绷得像拉满了的弦。小周紧张地看着父亲,赵伯则投去感激的眼神。老周坐在主席位,缓缓戴上老花镜,公布结果。

他念出的,是那小周公司的名字。

会场先是死寂,随即一片哗然。小周愣住了,脸上是难以置信的震惊。赵伯猛地站起来,脸涨得通红,嘴唇哆嗦着,最终一言不发,摔门而去。

老周没去看儿子,也没去追老友。他摘下眼镜,疲惫地揉了揉眉心,对着话筒,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:“流程和标准,都摆在这里。我的工作,就是保证它的公正。选了谁,不选谁,只有一个理由,就是他最适合。这里面,掺不得半点人情。”

那天晚上,家里的气压低得吓人。妻子默默叹气,小周把自己关在房里,一整晚没出来。老周坐在客厅,又是一夜未眠。

直到半个月后,赵伯公司那个纰漏在其他项目上爆了雷,险些酿成大事故的消息传遍了全镇。人们这才恍然大悟,背后惊出一身冷汗。

赵伯又提着一瓶酒来了,这次是来谢罪的。小周也给父亲泡了一杯浓茶,什么也没说,只是轻轻放在了他面前。

老周接过茶,呷了一口,很苦,回味却甘。他知道,自己守住的,不只是一个项目的底线,更是一杆秤,秤的是良心,是几十年如一日的信任。这公正的抉择,虽然带着痛,却求的是个问心无愧,人间清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