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话说得好,没个规矩,真成不了方圆。这话听着老套,可你细品,里头全是前人磕得头破血流换来的经验。我就拿我们小区楼下那家红火过一阵子的“好滋味”包子铺说道说道,您就明白这“不以规矩的混乱后果”有多吓人了。

开店的是对年轻小夫妻,男的叫大勇,干活麻利,女的叫小芬,收钱算账一把好手。刚开业那会儿,真叫一个规矩。肉馅天天从老刘家的放心肉铺现买,酱油醋都挑超市里最贵的品牌货,就连蒸笼布,小芬都一天搓洗三遍,白得晃眼。那包子,皮薄馅大,一口下去满嘴流油,香的能让人咬掉舌头。咱小区的人,包括我,都成了他家的忠实拥趸,排队排到马路边上都乐意。

可生意一火,人心就容易飘。大勇先是觉得老刘家的肉价贵,偷偷换成了市场角落里不知名摊位的便宜肉,省下的钱可不是一星半点。小芬嘀咕过,说这肉馅颜色看着有点暗,大勇手一挥:“嗨,多拌点酱油一个样!谁吃得出来?”

 《不以规矩的混乱后果的故事》

这口子一开,就再也收不住了。品牌调料?太贵!换成散装的;蒸笼布?忙得脚不沾地,哪还天天洗,随便涮涮得了,那布都快包出浆了。后来甚至发明了“循环利用”的省钱妙招——今天没卖完的剩包子,明天拆了馅,混进新馅里接着卖。他们自个儿还觉得挺美,成本唰唰往下降,利润蹭蹭往上涨。

但顾客不是傻子啊。最先反应过来的,是隔壁单元的李奶奶,她拉着我说:“小伙子,你觉不觉得这包子,没以前那个味了?吃完肚子里老是咕噜咕噜的。”接着,小区微信群里开始有人嘀咕:“昨天买的孩子吃,闹肚子了。”“我咋吃出一根刷锅的钢丝球丝儿呢?”

混乱的管理,必然导致质量的崩塌。终于有一天,出了大事。对面楼有个上班族,急着赶地铁,买了俩包子囫囵吞下,结果上吐下泻直接被送进了医院。一查,急性肠胃炎,源头直指那“好滋味”包子的细菌超标。人家家属可不干,直接堵到店门口,拍了视频要讨说法。

事儿一下就闹大了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人一来,查封、调查、罚款一条龙。那后厨一打开,哎呦喂,都没法看:油垢遍地,苍蝇乱飞,那盆祖传肉馅都隐隐发绿了。店门口贴上了白色的封条,刺眼得很。

曾经红红火火的店,转眼就凉透了。大勇和小芬蹲在门口,脑袋耷拉着,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。他们省下了所有材料的成本,却唯独丢掉了“规矩”这两个字,最终赔上了所有的信誉和前途。您说,这代价大不大?

现在每次路过那紧闭的卷闸门,我心里都挺不是滋味。它就像一个活生生的警示牌,告诉我们:规矩不是绑人的绳索,而是护城的河。无论是做包子还是做人,守不住底线,再好的开头,都得落个乱七八糟的结局。

 《不以规矩的混乱后果的故事》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