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下午,阳光斜斜地打在办公室的百叶窗上,我正埋头整理文件,部门主管突然推门进来,手里捏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通知。他清了清嗓子,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:“总部新规,从下周一开始,所有员工每日需完成一份千字工作总结,下班前提交,计入绩效考核。”

办公室里瞬间鸦雀无声。有人小声嘟囔:“这怎么写啊?每天工作都做不完……”主管只是抬手打断:“没有商量的余地,这是强制规定,必须执行。”
“强制行为”这个词,像一块巨石压在每个⼈心头。没有解释,没有缓冲,甚至没有一句“大家有什么困难”。它就这样不由分说地闯入了我们的日常。

起初是抱怨。每天下午四点,键盘敲击声里总夹杂着叹息。有人为了凑字数,开始记录“几点几分接了杯水,几点几分和同事讨论了天气”;有人则复制前一天的内容,改改日期。工作本身的意义,仿佛被这份强制的每日总结一点点吞噬。
但更深的改变发生得悄无声息。慢慢地,有人发现,被迫回顾一天时,竟能瞥见那些曾被忽略的细节:一次短暂的有效沟通避免了一个潜在误会,一句偶然的鼓励让同事眉头舒展。千字文从一项冰冷的强制任务,变成了⼀面镜子,照见⾃⼰工作的纹理。
当然,它依旧繁琐,依旧带着“上头一句话,下面跑断腿”的蛮横。但或许,这就是生活的某种真相——总有那么一些不由分说的强制行为,突如其来,打乱所有节奏。我们无法拒绝,却在应对它的过程中,意外地看清了⾃⼰的弹性和耐⼒。
最终,这项制度执行了三个月后悄然取消。没人再提起它,但我知道,它已经改变了我们⼀些东⻄。它教会我,哪怕是最不由分说的强制,也能在时间的缝隙里,被⼈的适应⼒磨出⼀点微弱的光泽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