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陈的修车铺子窝在城东老街的拐角,十来平米,门口总歪歪斜斜停着几辆待修的自行车。隔壁的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,奶茶店、零食铺、网红书店,来了又走,只有他的铺子,像一枚生锈的钉子,牢牢锲在那里,一开就是三十年。

岁月没饶过人,也没饶过这铺子。老陈的背驼了,当年的小陈变成了老陈,那双总是沾满黑色油污的手,皱褶里刻满了时光的划痕。最让他老伴揪心的是,两年前,老陈的听力开始断崖式下降,到了今年,几乎完全听不见了。

街坊们都替他发愁。这往后,怎么跟人交流?还怎么修车?这铺子怕是开不下去了。大家见面都宽慰他:“老陈啊,想开点,这老天爷也太不公平了。”老陈总是笑,脸上的皱纹挤成一朵温和的菊花,摆摆手,然后递过来一颗水果糖,也不知听没听清。

 《不怨天尤人的豁达心境的故事》

他的世界安静了,但他的手艺和眼睛更“亮”了。

客人来了,指指车子,比划一下。老陈眯眼一瞧,点点头,心里就有了数。他修车,全靠一双眼睛和三十年的手感。他摸一摸轮胎,捏一捏刹车,甚至用手指轻轻拂过齿轮的每一颗齿牙,就能找到病症所在。他听不见链条转动时的异响,但能看出链条的松紧是否恰到好处;他听不见刹车时的刺耳摩擦,但能看出刹车片磨损的细微偏差。

他发明了一套独有的“手语”。拧紧螺丝,他用手指画一个圈,然后拳头一握;需要打气,他就模仿气筒压下的动作。付钱时,客人伸出手指比划数目,他就在一旁乐呵呵地点头,从不多问,也从未出过错。 trust(信任),是这间安静铺子里最响亮的声音。

有一天,一个年轻人推着一辆价格不菲的公路车来,心急火燎地比划着,说变速器坏了,明天要参加比赛。老陈不慌不忙,将车子倒立,手指轻轻拨动变速杆,眼神专注地观察着链条在飞轮上跳跃的每一个瞬间。他的世界万籁俱寂,反而让他排除了所有干扰,全部心神都凝聚在那细微的机械咬合之上。

半小时后,他拍拍年轻人的肩。年轻人将信将疑地骑上车,蹬了一圈,脸上瞬间涌现出惊愕与佩服——变速顺畅得如同崭新。他冲回铺子,对着老陈竖起两个大拇指,激动地说着什么。老陈只是微笑着,又递过去一颗水果糖。

我问他:“陈叔,一点都听不见,会觉得不方便吗?”

 《不怨天尤人的豁达心境的故事》(1)

他拿过一张废纸,用一支铅笔头慢慢写下几个字:“以前用耳朵听,现在用心听。车不会骗人。”

我看着他,忽然全明白了。所谓不怨天不尤人的豁达心境,并非强行说服自己接受苦难,而是像水一样,遇到石头就绕过去,遇到悬崖就成瀑布,永远向前,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生命的流动。他没有和命运较劲,而是选择了与命运合作,在绝对的寂静里,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新的生路。

他的修车铺照旧开着,门口依旧停着歪歪扭扭的车。老陈坐在小马扎上,守着他的寂静星球,那双沾满油污的手,修好了车,也修好了许多路人焦躁的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