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正之风的纠正之路,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。它更像是一条蜿蜒的河流,时而平静,时而汹涌,却始终朝着一个更清朗的方向流淌。

我所居住的小区,曾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:谁家想要装修,就得给物业的刘主管塞个红包,不然就别想顺利开工。大家都说这是“规矩”,虽心里憋屈,却没人敢打破。久而久之,这种“求人办事先送礼”的不正之风,像一层看不见的灰,蒙在了整个社区的上空。

直到去年夏天,新搬来的邻居老陈,偏偏不信这个邪。他是个搞工程的,做事最讲规矩和程序。他家要封个阳台,刘主管暗示了几次“表示表示”,老陈都假装没听懂,直接按流程提交了所有申请材料。结果,他的审批表格就像石沉大海,一个月过去了,毫无音信。

 《不正之风的纠正之路的故事》

换作别人,可能就妥协了。但老陈没有。他做了三件事,悄然而有力。

 《不正之风的纠正之路的故事》(1)

第一件,他不再单独去找刘主管,而是在周末的业主茶话会上,像聊家常一样提出了自己的困惑:“各位邻居,咱们小区的装修审批,一般要多久啊?我这都等了一个月了,是不是流程有什么变化?” 这一问,瞬间引起了共鸣。原来,深受其扰的不止他一家。大家只是缺一个站出来说话的人。

第二件,他联合几位热心业主,没有吵闹,没有对峙,而是认真查阅了物业管理的相关条例,并一起书面提交了一份诉求清晰、有理有据的《关于优化装修审批流程的建议》,直接递交给了物业总公司和业主委员会。这份建议书里,没有针对任何个人,只聚焦于“流程透明化”和“时限公开化”。

第三件,他找到了小区里一位德高望重的退休老书记,请他出来主持公道。老书记出面,组织了一次三方沟通会。会上,老陈他们没有抱怨,只是平静地展示流程、摆出问题、提出共建美好社区的期望。

压力之下,物业总公司迅速介入调查。不出半个月,小区公告栏贴出了新的装修审批流程,明确规定了审核时限和所需材料,并附上了监督电话。那位刘主管,也被调离了岗位。

风气的改变,往往始于一个普通人的不妥协和一群人的觉醒。老陈后来跟我说:“哪有什么高招,我就是相信,正确的路,永远是最直的那一条。”

如今,我们小区“求人办事先送礼”的风气早已刹住。大家有什么事都按章办理,邻里关系反而更清爽、更和谐了。这条不正之风的纠正之路,走得不轻松,但它让我们都明白了一个理: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,而敢于让阳光照进来的人,才是真正的破风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