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会儿我刚进公司没多久,年轻气盛,总觉得前辈们做事太保守,什么都得反复掂量。我们部门负责策划线下体验活动,有一次接了个挺大的文创市集项目,从场地布置到商户对接,时间满打满算就三周。负责带我的林姐眉头皱得紧,翻着日历直说悬,提议把招商环节外包一部分出去,分摊压力。

 《不度德量力的鲁莽教训故事》(1)

我一听就嫌她太“怂”。当着小组的面,我话就溜出了口:“现在外包多耽误事啊?沟通成本那么高,还不如我们自己来,效率反而更高。我以前学校搞活动,比这人还多呢,不也搞定了?”

会议室一下特安静。林姐抬眼看我,没说话,只点了点头。

 《不度德量力的鲁莽教训故事》

接下来我就傻眼了。我以为的商户对接,就是打打电话、发发合同。真做起来才发现,完全不是那么回事。靠谱的商户档期早就排满了,剩下的要么反复变卦,要么对场地供电有特殊要求。我手机打到发烫,文档传到手软,整个人像只无头苍蝇,在几十个群聊里来回切换,记录混乱不堪。

最致命的是,我完全低估了报备流程的复杂性。因为涉及到大型群众集会,需要提前向有关部门提交一大堆安全预案和材料审批。等我从商户的拉扯战中抽出身,距离活动只剩七天了,林姐问我审批走到哪一步了时,我脑子嗡地一声,一片空白。

她一看我那样子,什么都明白了。

那天下午,她把我叫进会议室,没责怪我,只是把审批需要的所有文件清单、联系人电话、甚至每个环节大概需要多久都详细写在了纸上。“现在,什么都别说,”她把纸推到我面前,“我约了负责的李科长,你跟我一起去。路上你唯一要做的,就是记住我怎么办事的。”

那一路上的每一分钟,都是我职场生涯里最烧脸,也最珍贵的课。我看她怎么专业又不失亲切地沟通,如何精准地说明情况、提前准备好对方可能需要核查的所有文件副本,甚至怎么巧妙地运用“我们之前太想做到百分百完美,反而在时间预估上冒进了”这样的话术,把对方的皱眉化解成体谅的无奈。

最后审批在活动前三天有惊无险地过了。那个市集办得还行,但我知道,若非林姐力挽狂澜,我搞出的烂摊子绝对无法收场。

这件事给我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,教会我什么叫不度德量力的鲁莽教训。真正的能力,不是靠一腔热血和想当然,而是源于对现实困难的清醒认知、对自身实力的冷静衡量,以及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心。它彻底治好了我眼高手低的毛病,让我明白谨慎行事量力而行绝不是胆小,而是对项目、对同事最大的负责。这份莽撞行事的代价,让我在之后的每一次挑战前,都会先诚实地问自己:这件事,我的能力和时间真的接得住吗?这鲁莽冲动的后果,我是否真的承担得起?

这真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认知教训,它让我学会了评估风险再行动,也让我懂得,真正的成长,始于承认自己并非无所不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