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个毛病,就是总在同一个地方反复犯错。我妈以前老说我:“不长记性。”我自己也纳闷,为啥别人吃一堑长一智,我吃一堑,还能再吃好几堑。

就说学车那会儿吧,倒车入库,左边后视镜老是压线。教练吼了三次,我还是老样子。第四次,他气得拍车门:“你是觉得这线画得不明显还是怎么的?”那一刻我真挺沮丧的。不是气教练,是气自己——明明知道问题在哪儿,怎么就是不改呢?

后来工作了,这个毛病也跟着进了职场。有回我负责一个项目的进度跟踪,明明上次因为没及时确认细节,导致团队白忙活了两天。这次接到新任务,我拍着胸脯说没问题,结果又栽在同一个坑里——又没确认清楚甲方临时的需求变动。

 《不贰过的自省成长故事》

那天晚上,我对着电脑屏幕发呆,心里特别不是滋味。成长不就是不断自省、避免重复犯错的过程吗?我怎么就做不到“不贰过”?

转机发生在一个周末。我在家修理漏水的水龙头,其实之前已经拧坏过一次,接口处有点滑丝。我爸走过来,没帮我拧,反而问:“上次怎么弄坏的?”我愣了一下。他说:“你先别急着动手,先想想上次哪步做错了。”

就那一句话,我突然开窍了。

 《不贰过的自省成长故事》(1)

原来,“不贰过”的关键,不是告诉自己“别再错了”,而是停下来,把错误的过程捋一遍。就像修水龙头,我上次是顺时针猛拧,其实应该先逆时针松一下再紧。如果不把这个动作拆解清楚,我还会继续用蛮力。

我把这个方法用到了工作中。每次犯错,我不再自责“又来了”,而是坐下来写两行笔记:一、错误具体是什么;二、正确的步骤该怎么调整。看起来很笨,但特别有用。

半年后,我负责了一个跨部门合作的项目。过程中有个沟通节点特别容易出问题,我第一时间就标记出来,并且写了条提醒事项:“提前一天与研发确认版本信息,不要默认对方已更新。”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动作,我们避开了可能发生的延期风险。

团队里新来的实习生后来问我:“你怎么总能提前察觉到问题?”我笑笑说:我也是摔多了才学会看路。

现在的我,依然会犯错。但我不再害怕犯错,而是养成了自省的习惯。我把孔子的“不贰过”理解成一种成长型思维:错误不是失败,而是修正自己的路标。

人这一生,最大的进步不是从不跌倒,而是不在同一个坑里跌倒两次。真正的成长,来自于彻底的自省和改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