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你说这世上有没有那种“不分玉石”的事儿?我跟你讲,还真有,而且就发生在我老家一个远房表叔身上,简直是现实版“买椟还珠”,叫人哭笑不得。
我表叔这人吧,做点小生意,平时挺精明的,就是有个毛病——太信自己的“眼力见儿”。去年夏天,他去邻县收旧货,在一户人家里瞧见块石头。那石头灰扑扑的,半埋在院角鸡窝边上,可表叔一眼就觉着“有宝气”。主家老头看他感兴趣,顺口说了句:“这破石头压鸡窝垫了十几年了,你喜欢就搬走呗。”
这下可好,表叔心里炸开了锅。他认准这是块璞玉——外头是石皮,里头指定藏着好玉!也不想想,真要是玉,人能拿来垫鸡窝?他生怕对方反悔,硬是塞给人家五百块钱,美其名曰“不能白拿”,然后吭哧吭哧把这块几十斤的“宝贝”弄回了家。

接下来的日子,那可真是魔怔了。表叔关起门来“解玉”,拿着小锤、砂轮,天天对着那石头又敲又磨。我婶子说他:“别瞎忙活了,这就是块顽石!”他根本听不进,还振振有词:“你们女人家懂什么?玉在石中藏!这叫赌石,一刀穷一刀富!”

结果呢?他辛辛苦苦磨秃了好几个砂轮片,把手都划了好几道口子,那石头一层层剥落……最后,还是石头。压根儿就没一丁点儿玉的影子!更讽刺的是,后来有个懂行的朋友来家里做客,瞥了眼墙角那堆石粉和剩下的“核心”,差点笑岔气:“老哥,你这是典型的‘不分玉石’啊!这就是河道里常见的石英岩,硬度高了点,跟玉半毛钱关系都没有。”
表叔这脸可丢大了。五百块钱打了水漂不说,还成了全家乃至全村的笑柄。现在大伙儿一提到他,就会打趣:“最近又找到啥‘宝玉’没?” 他这才算是吃了教训,明白了一个理:人啊,最怕就是自作聪明,被自己的想象和固执蒙蔽了双眼,硬把石头当宝贝,白白浪费了时间、金钱和精力。
所以你看,这“不分玉石”的错误判断,说到底就是缺乏专业知识和客观评估,光凭一腔热情和主观臆想,可不就得闹笑话嘛。生活中,咱们在做重要决定前,还真得多听听不同意见,搞清楚手里抱的到底是璞玉还是顽石,千万别学我表叔,赔了夫人又折兵呀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