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张蹲在院门口的青石墩上,慢悠悠嘬了一口旱烟,眯着眼看儿子小张从一辆锃亮的轿车里钻出来。烟圈还没散尽,小张已经踩着新铺的水泥地走了过来,眉头拧着。

“爸,怎么又抽这个?味儿太大,对身体不好,早让你戒了。”小张挥了挥手,试图驱散那股浓烈呛人的烟味。他身上的西装笔挺,跟这泛着泥土气息的小院有点格格不入。

老张没吱声,只是又深深吸了一口,那火光在烟锅里明明灭灭。半晌,他才磕了磕烟灰:“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,抽了几十年,说丢就丢?”这话像是对儿子说,又像是自言自语。观念的冲突,往往就藏在这些日常的琐碎里,一个觉得是理所当然的生活习惯,另一个却视为必须破除的陈旧陋习。

 《不合时宜的观念冲突故事》

“这不是丢不丢的问题,是科学,爸!”小张的语气有点急,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打印好的资料,“你看,这上面白纸黑字写的,吸烟的危害有多大,肺癌、心血管疾病……我们现在讲究的是健康生活,品质生活。”他试图用那些数据和现代健康观念来说服父亲。

老张瞥了一眼那叠密密麻麻的纸,目光又移回自家那片菜畦:“你那个纸上的字,能比我这土里长的东西还真?我天天伺候它们,它们认得是我,不认得你那些条条框框。”他固执地认为,土地和传统比任何印刷品都更值得信赖,这是一种深植于心的观念认知差异。

中午饭桌成了另一个无声的战场。小张看着桌上那盘油光锃亮的红烧肉,忍不住又开口:“爸,妈,现在都提倡低脂饮食,少油少盐。这太油腻了,对血管负担重。”他推崇的是都市里奉行的科学养生法则。

老张老伴儿夹了一大块肉放到儿子碗里,嗔怪道:“瞎讲究!你爸干体力活,不吃点油水哪来的力气?你小时候不就是吃这个长这么高的?这是老道理!”在她看来,吃饱、吃实在才是过日子的根本,那些新派的饮食观念未免有些想当然。

小张看着碗里的肉,吃也不是,不吃也不是,只能无奈地笑笑。代际差异带来的理念分歧,在这一刻显得具体无比。

下午,小张想彻底“改造”一下父母的生活。他拿出新买的智能马桶圈,兴致勃勃地介绍它的加热、清洗、烘干功能,“用了这个才叫提升生活品质,干净又卫生,比传统的强太多了!”

老张围着那玩意儿转了三圈,像研究一头陌生的牲口。最后他摇摇头:“屁股底下的事儿,搞这么复杂?烧钱不说,坏了咋整?我这老式的,捅一下就好了,实在。”他对这种过于复杂的现代科技产品本能地排斥,认为简单、耐用才是生活智慧,这种对技术应用的抵触,是许多老辈人共有的心态。

小张一番热情被浇了个透心凉,张了张嘴,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。他忽然有点明白了,父亲抗拒的或许不是新东西本身,而是那种扑面而来的、不容分说就要改变他整个人生节奏的力量。

傍晚,爷俩难得一起在院里坐下。小张不再提戒烟、饮食和智能马桶了。他剥着老张种的花生,闲聊着,听父亲讲今年雨水足,花生长得饱满。

 《不合时宜的观念冲突故事》(1)

老张忽然叹了口气,声音缓和了许多:“我知道你是好心,城里那套……是好的。可我在这地方待了一辈子,习惯啦。就像我这旱烟袋,你用不惯你的电子烟,我也闻不惯那个水果味儿。”

他顿了顿,望着远处自家田地与现代住宅楼交界的天际线,慢条斯理地说:“东西呢,没有绝对的好与坏,只有合不合适。你的新观念是为你那边的日子准备的,我的老观念,是替我守着我这日子。咱们谁也别硬掰谁,成不?”

小陈愣了一下,心里那点焦躁忽然平复了。他点点头,递过去一把剥好的花生仁:“成。”

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,一院子的花生壳,闪着温和的光。那些观念的冲突或许永远不会彻底消失,但好在,理解和包容总能找到缝隙生长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