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黄昏,我在老城区巷子口的茶摊等一位朋友。朋友迟迟未到,天色却渐渐暗了下来,茶壶里的水也续了两次。茶摊老板是个六十来岁的老师傅,穿着洗得发白的棉麻衫,坐在矮凳上慢条斯理地擦拭陶杯,动作轻缓得像在抚摸时光。
我第三次看表的时候,他忽然笑呵呵地递来一杯新沏的龙井。“年轻人,茶凉了伤胃,换一杯吧。急事是忙不完的,但好茶放凉了,就再也回不到最好的味道了。”
我有些不好意思,道了谢接过茶杯。茶汤清亮,热气氤氲中带着一股从容的豆香。

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起来。老师傅说,这茶摊开了四十多年,他二十多岁顶了父亲的班,从此每天清晨五点起床生火,晚上九点收摊,雷打不动。巷子口从当年的闹市变成了如今的“被遗忘的角落”,周围的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,快餐、奶茶、网红店来了又走,只有他的茶摊还在。
“不是没动摇过。”他眼睛望着远处即将消失的晚霞,“儿子劝我改成奶茶店,说能多赚三五倍。我想了想,没答应。快有快的热闹,慢有慢的长久。我守的不是茶摊,是分寸。”
他说的“分寸”,就是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不能做什么。他知道自己的铁壶煮不出工业糖浆的甜腻,陶杯装不下那些匆匆外带的焦虑。但他能给你一把吱呀作响的竹椅,一小壶刚好烫嘴的茶,和一小段被善意延长的时光。
“你看那些急着赶路的人,”他指着巷口行色匆匆的白领,“他们买一杯咖啡,嘬一口就小跑着去赶地铁,连糖浆和咖啡搅匀了没有都尝不出。可惜了啊。”他摇摇头,往我的杯子里又点了些热水。“东西是好东西,就是喝得太慌,滋味就全散了。”
他最后说了一句让我记到今天的话:“人一慌,神就散了。神一散,手就抖,茶会洒,路会歪。你得有自己的节奏。”
那天,我的朋友因为突发加班最终没能赴约。我却一点也没觉得被浪费。我在那茶摊坐了很久,喝完了一整壶温润甘醇的茶,看完了整幅夜幕降临的画卷。临走时,身心舒畅,没有一丝焦躁。

老师傅没教我怎么成功,却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人生胜利法——不慌不忙的从容智慧。原来,真正的强大,不是横冲直撞地征服所有,而是有底气守住自己的节奏,以从容的态度面对生活,在浮躁的世界里保持自己的节奏,懂得慢下来,享受生活的美好。
这种不疾不徐的生活哲学,让他在方寸之地,活得宽阔而踏实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