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青年林栋一直过着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,直到某天他偶然刷到一则“不稼不穑的生存挑战”活动——不带分文,在陌生村庄独立生存七天。这个念头像野草般在他心里疯长。他厌倦了外卖与空调房,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在土地里找到另一种活着的感觉。

他只背了个旧背包,装着水壶和手电,就这么进了云雾村。头两天他靠帮人搬砖换点饼干,晚上睡在废弃牛棚里。真正的转折在第三天,他遇见挖竹笋的陈大爷。“年轻人,”大爷眯着眼笑,“你这不稼不穑的,倒来受这罪?”林栋没听懂“不稼不穑”是啥意思,只嘟囔着说想试试靠自己双手活下去。
陈大爷让他跟着学采笋。林栋第一次蹲在湿漉漉的泥土上,手指抠进冷冰冰的土里找笋尖,指甲缝塞满泥巴,腰酸得直不起来。那天他用三小时挖到的五根瘦笋,只换来一碗稀粥。村里李婶笑话他:“你们这些人,就是不稼不穑不知难!”

第五天他几乎要放弃了。饿得发昏时,他愣愣地看着村口一片荒地。突然想起小时候外婆说“地不骗人,你洒了种,它就给你果”。他鼓起勇气去求村长,借了一小块荒地,用一整天的苦干换来萝卜种子。撒种时他手抖得厉害——不是累,是忽然明白“不稼不穑”的真正含义:不流汗播种,凭什么指望收获?
最后一天,他蹲在地边啃着烤红薯时,陈大爷溜达过来。“悟了没?”老人指着地里冒出的零星星绿芽,“这不稼不穑的生存挑战,说到底,挑战的不是你会不会种地,而是敢不敢把根扎进生活里。”
回城后,林栋阳台多了几个花盆,里面歪歪扭扭长着小葱和番茄。他偶尔还会点外卖,但每次埋种子时,他总觉得捏着泥土的手指格外踏实。土地教给他的是:逃避劳作或许能活着,但亲手创造才能让人真正感觉到——我在生活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