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张蹲在城中村的屋檐下,盯着雨水从生锈的铁皮排水管里哗啦啦地往下砸,在地上溅起浑浊的水花。他兜里就剩皱巴巴的二十块钱,刚够买两顿最便宜的素炒面。三年前,他攥着仅有的三百块和一张硬座火车票来到这座流光溢彩的大城市,心里揣着一团火,以为靠一双拳头和不怕苦的劲儿,总能挣出个名堂。

现实比他想的重得多。他搬过砖,一天下来肩膀磨得又红又肿;送过外卖,电动车在半路没电,他推着车跑了两公里,还是超时,被平台扣了钱,还被客人骂得狗血淋头。晚上回到月租三百、只放得下一张床的隔断间,他累得手指头都抬不起来,但脑子却清醒得可怕:这样下去,不行。纯粹的体力活,永远只能贴在生存线上,一阵风浪就能把他打翻。

转机来得和他过去的日子一样——特别狼狈。那个暴雨天,他送完最后一单,浑身湿透地躲进一个老旧小区的楼道口避雨。同在这里躲雨的,还有个五十多岁的大叔,抱着台屏幕碎了的旧笔记本,急得团团转。老张以前在老家电器铺子里打过杂,懂点皮毛,他凑过去,三弄两弄,居然把那电脑给弄亮了。大叔喜出望外,硬塞给他五十块钱,还说:“小伙子,你有这手艺,去捣鼓旧手机旧电脑啊,比跑腿强!”

 《白手空拳的拼搏之路的故事》

这句话,像根火柴,“嗤”地一下把他心里那点快熄灭的火苗又给点燃了。对呀,现在谁家没几个淘汰的旧手机旧电脑?扔了可惜,卖又不值钱。他看到了那条夹缝里的路——白手空拳的拼搏之路,或许就在这里。

他再没去跑外卖。用最后那点钱,他去二手市场批发了十个报废手机,几个最便宜的工具。他那间小隔断,晚上是卧室,白天就是他的“工作室”和“技术研发中心”。没有师傅,他就上网找视频,一个个零件对着看,一遍遍试。焊点小了,用放大镜对着弄;零件坏了,就去废品堆里淘换。手指头被烙铁烫出好几个泡,他挤掉,贴上个创可贴继续干。

一个月后,他修好了第一台能开机的手机,卖了八十块。这是他从零开始的奋斗人生挣来的第一笔“技术钱”,比之前搬三天砖还让他激动。他知道自己找对路了。

他开始蹲在数码城门口,举着个手写的纸牌牌:“专业修复各种疑难杂症旧手机,救活你的回忆”。没人找他,他就看别人怎么修,偷学。后来有个小姑娘拿着她去世奶奶留下的旧手机来问,里面有很多老照片,其他地方都说没法子。老张接了,熬了个通宵,硬是给恢复了数据。小姑娘哭着感谢他,这件事慢慢传开。

普通人逆袭的励志故事,从来不是一夜爆富的神话。他的“业务”从手机扩展到平板、笔记本,从小隔断换到了十平米的小铺面。他坚持“修不好不收费”,口碑就这么一点点积攒起来。第四年,他盘下了一个正经的柜台,还招了两个和他当年一样迷茫的小伙子当学徒。

如今,他有了自己的小公司,专门做数据恢复和高端精密维修。坐在属于自己的办公室里,他有时还会想起那个暴雨天,那个破碎的笔记本屏幕。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,用一双空拳,在这座钢铁森林里,真真正正地为自己拼出了一条路。这条路,是用汗水、钻研和无数个不眠之夜铺成的,它告诉我们,没有资源如何白手起家,靠的不是运气,是死磕到底的决心。真正的拼搏,是当你一无所有时,依然相信自己的双手能创造出未来。

 《白手空拳的拼搏之路的故事》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