唉,有时候我真觉得,生活这出戏,编剧肯定是个爱恶作剧的家伙。不然怎么解释我上个月经历的那场百喙莫辩的误会?简直像掉进了一个用流言蜚语织成的网,越挣扎缠得越紧。

事情得从公司那个新项目说起。我和同事小李,还有部门主管张姐,成了临时铁三角。那阵子真是没日没夜地熬,咖啡当水喝。就有一个周二晚上,快十点了,办公室里就剩我们仨。张姐让我们核对最后一批数据,她自个儿先收拾东西,说约了人先走一步。

 《百喙莫辩的误会困境的故事》(1)

偏就那么巧,她拿起包时,手机响了。她正抱着厚厚一摞文件,腾不出手,就让我帮她从大衣口袋掏出来。我摸出来一看,屏幕亮着,来电显示是个名字——“周董”。我顺口就说了句:“哟,周董电话,姐您业务够繁忙的。”说着就把手机递给了她。她当时笑了笑,没多说,接过电话就边聊边往外走。

 《百喙莫辩的误会困境的故事》

我和小李谁也没把这当回事,继续埋头苦干。

可要了命的误会,就从这句无心之语开始了。

第二天,风暴毫无征兆地降临。公司里突然疯传一个消息,说张姐靠私人关系拿到了我们竞争对手“宏达集团”周董事长的重要商业情报,才让我们这个项目推进得如此顺利。谣言有鼻子有眼,甚至说,昨晚有人亲眼看到张姐在办公室和周董秘密通话。

我一听就懵了,这不就是昨晚那个场景吗?那个“周董”,根本就不是什么宏达的董事长,是张姐的大学同学,姓周,在交响乐团当首席(Conductor),大家开玩笑叫他“周董”罢了!

我立马想去找张姐解释清楚。但谣言跑得比光速还快。还没等我开口,上面的人力资源部已经介入调查了。公司里风言风语,说张姐职业道德有亏,可能要被停职。

我急得火上房,冲进HR经理办公室,想把昨晚的误会整个解释清楚。我说那手机是我帮她拿的,来电显示是我看到的,“周董”那称呼也是我第一个说出来的,一切都是个天大的误会。

你猜怎么着?HR经理推了推眼镜,看着我说:“小陈啊,你的心情我理解。但现在这个情况,你跳出来说这些,很难不让人怀疑你是不是想替张姐背锅,或者……你们本来就是共谋?”

我当场石化。那一刻,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百喙莫辩。我的每一句解释,在别人已经预设好的剧本里,都变成了新的可疑证据。我说得越多,脸上的焦急越真切,在他们看来,戏就做得越足。我甚至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“佩服”,仿佛在说:这小伙子,够义气,到这地步了还护着领导。

那几天,我仿佛被扔进了一个透明的玻璃箱,我看得见所有人,所有人也看得见我,但我声嘶力竭的呼喊,传到外面都变成了模糊不清的闷响。小李也试图帮我作证,但谣言的核心已经从我“看到来电”变成了我“协助传递消息”,他越是证明我的清白,越显得我们小团体“攻守同盟”。

那种无力感,几乎让人窒息。你明明手握真相,却找不到一个愿意相信的耳朵。

万幸的是,真正的“周董”——那位首席先生,恰好来我们城市演出。张姐的丈夫带着鲜花去后台祝贺,还拍了合照发朋友圈。图配文:“祝贺老周演出成功!你这‘周董’可比杰伦有范儿多了!”

这张朋友圈截图,像一把钥匙,瞬间打开了困住我们的误会之锁。所有的流言,顷刻间烟消云散。

后来,项目圆满成功,张姐没事,我也没事。但经过这次,我算是彻底明白了。有时候,陷入百喙莫辩的误会困境,不是你做错了什么,只是你恰好站在了风暴形成的位置。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,任何苍白的解释都可能被曲解。这种时候,或许沉默比辩解更有力量,耐心等待云开雾散,是唯一的,也是最好的选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