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周是我们这片最有意思的人。他不开店,不摆摊,就在自家院子里捣鼓他的木工活儿。可你随便去问街坊邻居,谁家没有一两件老周送的物件?小到一枚光滑的木勺,大到一把结实的长凳,每一样都妥帖得惊人,仿佛生来就该待在主人给它预留的那个位置上。
他做东西有个特点:慢。年轻人网购个书架,图纸复杂,零件繁多,下午收到快递,恨不得晚上就能用上。老周不,他可能为一块合适的木料能等上小半年。他常挂在嘴边的话是:“东西有它自己的时辰,急不来。”
去年冬天,社区筹划给老年活动中心添置一批象棋桌。这活儿预算有限,要求却高:要稳当,老人倚靠不能晃;要温润,冬天手摸上去不觉得冰;还得耐得住风吹日晒。找了几家家具厂,报出的价格都让人咋舌。最后,主任挠着头找到了老周。
老周也没打包票,只绕着空场地走了一圈,量了量日照角度,说:“我试试。”
这一试,就是整整四个月。他消失了,院门时常关着,只偶尔传来打磨的沙沙声,像是春蚕在啃食桑叶。有人好奇扒门缝看,回来说,老周就对着一堆木头块发呆,真不知道在磨蹭啥。
开春后,老周通知主任,桌子好了。
那是我第一次见识什么叫“百举百全的完美成就”。四张象棋桌,稳稳立在庭院海棠树下。桌腿微斜,自成角度,老人坐下,腿能自然舒展开,起身时又能借一把力。桌面是致密的榉木,老周用土法反复烫蜡,手感润得像温玉,阳光一照,泛着琥珀色的光。最绝的是,每张桌子都精准地避开了一年四季的主要日照方向,无论春夏秋冬,下棋的人总能坐在一片阴凉里。
它们完美得不像是新做的,倒像是这院子建起来时,就从地里长出了这么四张桌子,与周遭的环境、与使用的人,天衣无缝地长在了一处。
我后来问老周,那四个月他都琢磨了啥。他憨厚一笑,说:“头一个月,就在想怎么让它不晃。后来发现,光稳不行,还得让坐着的人舒服。再后来,又琢磨着,怎么让它看着这树、这院子不别扭。东西自己会说话,你慢慢听,它就告诉你怎么做了。”
我这才恍然大悟。老周的“慢”,哪里是磨蹭,那是把所有细节都考量到极致的从容;他的“百举百全”,也绝非偶然的运气,而是将对人的体贴、对物的敬畏、对自然的尊重,一层层沉潜下去,最终达到的那种深水无声的圆满。
那是一种将事情做到极致的成就,更是一份在时间里酿出的、恰到好处的温柔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