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小区里因为新建公共停车场的事闹得沸沸扬扬,我本来没太在意,直到有一天在业主群里看到了那条消息。

消息是群主王叔发的,语气特别笃定:“已经确认了,那块地本来是规划成社区公园的,现在被物业私下卖给了开发商建收费停车场,下个月就动工。”下面还配了张模糊的规划图照片,看起来像那么回事。
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群里顿时炸开了锅。“凭什么牺牲我们的绿地?”“物业吃相太难看了!”“必须集体抗议!”愤怒的表情刷了屏。有人建议写联名信,有人说要找媒体曝光,还有人号召大家拒交物业费。

 《百口一词的舆论导向的故事》

我皱了皱眉。这事儿听起来有点不对劲。我是做城市规划的,记得那块地的性质原本就是市政用地,不太可能是公园预留地。但当我小心翼翼地问了句“消息来源可靠吗?”,立刻被几条语音消息淹没了:“大家都这么说!”“物业什么时候说过真话?”“这时候还怀疑自己人?”

 《百口一词的舆论导向的故事》(1)

第二天,社区公告栏贴出了业主自制的“抗议书”,白纸黑字写着“物业私自卖地建停车场”。晚上下班回家,遇到邻居李阿姨带着小孙子在玩,她叫住我:“小张啊,联名信你签了吗?咱们得团结,不能让他们得逞。”我点点头,没多说。

周六上午,物业终于贴出正式通知,还附上了规划文件复印件。原来那里本来就是个闲置地块,最近被纳入市政停车惠民工程,建成后前两小时免费,费用直接进入公共维修基金,账目季度公示。

真相大白。但有意思的是,当我在群里转发通知照片后,最初几个带头抗议的邻居突然沉默了。反而是之前没怎么发声的人开始说话:“其实增加停车场也挺好”“上次我爸妈来,绕了半小时找不到车位”。

中午碰到王叔取快递,他有些不好意思:“我也是听老陈说的,没想到他看的是过期的规划图。”而那位最积极号召拒交物业费的邻居,在群里发了条:“物业这次沟通不到位,下次要及时公示。”

那天晚上,我看着群里又恢复往常的拼团信息和寻物启事,想起昨天还整齐划一的抗议声,不禁苦笑。人们似乎总是先形成看法,再去寻找证据,当新证据出现时,又迅速转向新的共识,仿佛之前的坚定从未存在过。

最让我深思的是,从头到尾,没有人再提起那份错得离谱的“抗议书”,它还贴在公告栏里,像一座无声的纪念碑,记录着我们轻易达成的共识和轻易忘记的真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