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有个老同学叫陈默,人如其名,平时话不多,但做事特别靠谱。可去年冬天,他整个人都快被一件破事给整崩溃了。这事儿说起来不大,但真摊上了,简直百口莫辩,能把人活活憋死。

那天陈默开车去参加个不太熟的朋友的婚礼,在一个窄路口,他车速很慢,但旁边一辆电动车突然晃了一下,倒在了他车头前。骑车的阿姨哎哟哎哟地起不来,他赶紧下车去扶,又是打120又是联系家属,忙前忙后。

阿姨的女儿很快赶来了,没等弄明白情况,就一口咬定是陈默撞的。陈默百口莫辩,反复解释:“我车根本没碰到她,是她自己没稳住摔了,我这是好心帮忙!”可对方根本不信,劈头盖脸就是一句:“你没撞你干嘛又扶人又垫医药费?不就是心虚吗?”

 《百口难分的纠缠困境的故事》

得,这下彻底掉进黄河也洗不清了。这种纠缠困境,一旦开始,就像滚雪球。阿姨检查出来小腿骨裂,家属天天打电话来“商量”赔偿,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:私了,不然就告你肇事逃逸。陈默那行车记录仪老古董,偏偏那天没录上。周围没监控,唯一的目击者是个环卫工,摆摆手说光顾着扫地,啥也没看见。

他跟我喝酒时,脸愁得能拧出水:“我现在算是知道什么叫百口难分了。你说我当初是不是就该冷血点,直接开走?做个好人,代价也太大了。”那段时间,他工作没心思,整晚失眠,人都瘦了一圈。

转机出现在一周后。那天,他无意间和公司一个95后实习生聊起这破事。实习生眨眨眼说:“默哥,现在很多车都自带云记录仪,或者你当时用手机导航了吗?会不会自动备份了?”这句话点醒了他!他猛地想起,自己用的导航软件有个“行车足迹”功能,会自动记录行程路线和速度变化。

他立刻翻出手机,找到那天的记录——数据显示,在那个时间点,他的车速几乎为零,之后有长达十分钟的停留。这段数据成了最有力的铁证,证明了他的车是完全静止的状态,完美印证了他的说法。

他把数据截图直接发给了对方家属。对方的气势一下子蔫了,最后主动撤诉,还含糊地说了句“那可能是个误会”。

事情虽然了了,但陈默像变了个人。他跟我说:“经过这次百口莫辩的困境,我算明白了。有时候,陷入自证清白的纠缠就是死路一条,你得跳出那个圈子,去找那唯一的铁证。善良也得带点锋芒,不然真能把自己坑进去。”

 《百口难分的纠缠困境的故事》(1)

现在他车上的记录仪换成了最新的,但他更宝贵的收获是,在复杂的人际纠缠困境里,如何聪明地破局。这堂课,代价不小,但值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