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十七分,我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在脸上,像一面幽蓝的镜子。信息流的瀑布永无止境地刷新,一条刺目的标题砸了下来:“独家:城北供水系统遭恶意污染,未来48小时内切勿直接饮用自来水!”

心脏猛地一拧。我几乎是本能地截屏,手指发抖地发进了三个最大的家族群,配上三个鲜红的感叹号:“爸妈姑姨速看!!!互相转告!!!”

 《半真半假的信息迷雾的故事》(1)

发送成功的绿钩刚亮起,一种熟悉的、混合着焦虑和一丝诡异满足感的暖流就漫过四肢。我成了信息的先知,危险的哨兵。

 《半真半假的信息迷雾的故事》

家族群立刻炸了锅。二姨问要不要现在就去超市抢水;表哥发来一堆“如何自制滤水装置”的链接,来源可疑;母亲则连续发来六十秒方阵的语音,点开一听,全是压抑不住的恐慌。

我瘫在椅子上,品味着这种被需要的感觉,直到同事阿斌的微信弹窗像一盆冷水泼来。

“那条供水系统的消息,你从哪儿看的?”

我甩过去那个截屏。

对话框顶上“对方正在输入…”显示了足足两分钟,最后发来的却是一张平平无奇的新闻网站截图,发布时间是当天下午。“我市供水总公司发布郑重声明:近日网传‘水源污染’系谣言,目前全市供水系统运行平稳,水质检测绝对安全,请广大市民勿信谣勿传谣。”

冰冷的官方辞藻,结结实实扇了我一记耳光。

“可是…”我挣扎着打字,“我那个消息源看起来特别真,有图有细节…”

“你的图,”阿斌慢悠悠地回复,“P图软件的水印都没去干净。放大左下角,自己看。”

我猛地放大图片,那极其细微的、几乎融入背景色的水印,像一只嘲讽的眼睛。我刚刚,就是举着这个可笑的破绽,点燃了全家人的深夜恐慌。

“但为什么…”我的手指有些发僵,“为什么会有人费这么大劲造这种谣?”

阿斌直接甩过来一个商品链接。那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线上超市,主页正疯狂推送着“限时抢购!纯净水大促销!第二件半价!”

我盯着那刺眼的促销广告,喉咙发干。一切的恐慌、那条细节逼真的谣言、家族群里的沸腾,最终流向的,竟是这么一个可悲的终点——为了清空某个仓库里积压的瓶装水。

几分钟后,我坐在一片死寂里,屏幕上是家族群里不断冒出的新消息,还在为那个已被戳破的泡泡焦虑奔走。我深吸一口气,点开输入框。

“刚才的水污染消息是假的,大家别慌。是谣言。”

光标闪烁着,像我的迟疑。但这远远不够。我逐字删掉,又重新敲打:

“我错了。我刚没核实清楚就转了一条假消息,对不起。供水公司发了公告,一切正常。都别去抢水,睡吧。”

沉默。长达十几分钟的、令人窒息的沉默。没有“收到”,没有“谢谢提醒”,甚至没有一句责备。仿佛我刚才投入湖面的不是一块巨石,而是一粒迅速被吞没的尘埃。

先前沸腾的群聊,彻底死了。

我关掉手机,房间陷入纯粹的黑暗。那一刻我才惊觉,自己早已习惯在信息的迷雾里奔跑,却从未真正学会如何停下来,辨认一下脚下的路,甚至回头看看被自己带偏方向的人。

真正的清醒,不是能分辨出下一则消息的真假,而是有勇气为自己点“转发”的那一瞬间负责。而这片巨大的信息迷雾,或许永远也不会散开。

它只是换了个样子,在下一个凌晨,等待另一个屏幕前的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