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赶早班飞机,天还没亮透,我拖着箱子在小区门口等网约车。手机屏幕上的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预定的车却迟迟未到。再叫一辆?显示排队四十七人。高架上出了连环追尾,全城的车似乎都堵在了那一片红线上。
机场广播已经开始最后一次呼叫我的航班,我捏着登机牌,手心微微出汗。改签?后续的会议、酒店全部要重新安排,损失的不只是钱,还有来之不易的客户信任。
就在几乎要放弃的那一刻,我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把目光从“不可挽回”的焦虑中挪开,转向“还能做什么”。我快步走向机场问询台,语气尽量平稳:“您好,我预定的航班恐怕赶不上了,请问最近的一班飞往同一目的地的航班是几点?还有座位吗?”
地勤人员抬头看了我一眼,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。“有一班一小时后起飞的,但经济舱全满,只有全价公务舱。”
价格几乎翻了三倍。心脏抽紧了一下,但那只是一瞬间。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,递出信用卡:“就这个,麻烦您了。”
手续办妥,拿到新登机牌的那一刻,紧绷的肩膀终于松弛下来。我没有冲向安检,而是转身走进旁边的咖啡店,给自己买了一杯热美式。坐在高脚凳上,我看着窗外巨大的飞机缓缓滑行。既然最坏的情况已经用钱解决,那就没必要再让焦虑透支接下来的精力。我慢慢喝着咖啡,甚至回复了两封并不紧急的工作邮件。
一小时后,我坐在宽敞的公务舱里,飞机冲上云霄。出乎意料的是,我在航程中睡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觉,落地时神采奕奕。那场关键的会议,我因为休息充分而思维敏捷,发挥得比预想还好。
后来我才知道,我原本预定的那架飞机,因为机械故障,在起飞口延误了整整三个小时。而我误打误撞换乘的,正是替代执飞的备用机。
人生大概就是这样,你永远无法预知所有变量。有时候,所谓的“错过”和“损失”,用力挽狂澜的从容去面对,搞不好是命运用它的方式,推了你一把。不慌不忙,不是认命,而是把焦虑拧干的智慧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