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医院手术室的王护士长是个有三十年工龄的老资格,她有个雷打不动的规矩:每天下班前,必须亲自清点所有手术器械,尤其是缝合针线,每一包、每一根都要对上数,差一丝一毫都绝不下班。我们都笑她职业病晚期,她也不恼,只是淡淡地说:“有些规矩,是用血泪换来的,你们年轻人不懂。”
直到我亲身经历了那件事,我才真正明白她话里的重量。

那是个深秋的夜班,接手了一台急诊阑尾炎。手术很顺利,主刀医生动作利落,眼看着就要到缝合关腹的最后阶段。器械护士小陈习惯性地伸手去取预定的可吸收缝线,指尖却在无菌台上一滑,摸了个空。
“嗯?线呢?”她小声嘀咕了一句,低头在器械台上下翻找。台面上除了明晃晃的器械,空无一物。
“动作快点。”主刀医生催促道。
小陈的额头开始冒汗,她又转身打开墙边的备用无菌柜,里面整整齐齐码放着各种型号的缝线包,但唯独就少了我们需要的那一型号4-0的带针线。她不死心,几乎把整个柜子都翻了过来,没有,就是没有。
“不可能啊,下午我刚清点补充过的!”她的声音带上了哭腔,“王护士长还复核签了字的!”
手术室里瞬间安静下来,只有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显得格外刺耳。一种莫名的寒意顺着我的脊背爬上来。缝合线不会自己长腿跑了,更不可能在严格无菌管理的手术室里不翼而飞。
主刀医生眉头紧锁,当机立断:“用备用方案,拆一包大一号的线,赶紧处理!”
好不容易勉强缝合完毕,送走病人,整个手术团队的人都松了口气,但心头的疑云却更浓了。我们三个留下来,决定把这事弄个水落石出。我们调取了手术室的监控,镜头清晰无误地显示,小陈确实在术前将那一小包缝线连同其他器械一起放在了台上,过程中没有任何人触碰过那个位置。然而,就在镜头之下,在没有任何外力干扰的情况下,那包亮绿色的缝线包,就在某一帧画面的闪烁间,凭空消失了。像是被屏幕直接“擦除”了一样。
我们三个人面面相觑,谁都说不出话,只觉得手术室的空调冷得渗人。
最终,我们还是硬着头皮把情况报告给了王护士长。她听完,没有惊讶,也没有责备,只是深深地叹了口气,眼神里有种我们看不懂的复杂情绪。她沉默地走向角落里一个老旧的木质档案柜,翻了很久,抽出一本纸张已经泛黄的旧值班日志,递给我们。
翻开的那一页,日期是十五年前。上面用一种略显潦草却急促的笔迹写着:
“夜,急诊肝破裂手术,抢救无效,患者死亡。清点器械时,发现一包4-0缝合线缺失,遍寻无果。家属情绪激动,未敢告知,依规上报。疑为遗落腹腔,但术后多次X光探查,未见任何金属异物影。成谜。”
记录的末尾,还有一个已经有些模糊的暗红色指印,不知是印泥,还是别的什么。
我猛地抬头看向护士长。
她声音低沉而沙哑:“那不是第一次,也恐怕不是最后一次。每隔几年,总是那同一型号的缝线,总会在一台紧急的、最终没能救回来的手术里,以同样莫名其妙的方式消失。就像……就像有什么东西,急着要用它缝上什么一样……”
她没再继续说下去,但我们都已经毛骨悚然。
从那以后,我再也不敢笑话护士长的较真。每次清点器械,尤其是缝合针线时,我都会格外仔细,心里总是萦绕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恐惧。我总忍不住去想,那些神秘失踪的针线,究竟被用在了什么地方?或者……用在了谁的身上?
医院的长廊依旧灯火通明,但我却总觉得,在那光影照不到的角落里,藏着一段永远无法被缝合的过去,和一根永远在寻找着什么的针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