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的,您请过目。
医院夜话:那个飙升的肿瘤标志物
老陈是我们科里的老资格了,干了快三十年的检验,经他手的样本比我们几个年轻人见过的都多。他常说,机器是死的,数据是活的,有些指标背后的故事,比报告单上的数字惊悚多了。
他跟我讲过一件事,那时候我们医院新引进了一套全新的化学发光分析仪,专门测肿瘤标志物,精得很。有个四十来岁的男患者,姓王,来做常规体检。其他项目都挺好,唯独一个叫CA72-4的指标,高得离谱,超出了正常值上限几十倍。
CA72-4这东西,通常和胃癌、卵巢癌啥的挂钩。这么高的数值,临床医生一看,脸都绿了,立马建议患者做全面深入的检查,胃镜肠镜CT,就差没建议剖开来看了。
可怪事来了。王先生挨了一通折腾,所有影像学检查结果回报:未见异常。胃肠道干干净净,全身扫了一遍,连个可疑的结节影都没有。
人不舒服?没有,王先生自我感觉良好,吃嘛嘛香。 实验室误差?老陈亲自盯着,用旧机器复测,甚至把样本分到两家第三方检测中心盲测,结果回报,CA72-4依旧是那个骇人听闻的高值。
这事儿就成了我们科的一个悬案。临床医生没办法,只能让王先生三个月后复查。结果复查那天,指标纹丝不动,还是高耸入云。王先生自己倒先烦了,觉得我们医院机器有问题,骂骂咧咧地走了。

之后大半年,他每来复查一次,这个指标就给我们一次震撼教育,数值稳如泰山的高。他本人也依旧生龙活虎,搞得我们都开始怀疑人生和教科书了。
转折点在他最后一次来我们医院。那天他脸色不太好,说是感冒了,有点低烧,但还是顺手把血抽了。结果出来,所有人都惊了——那个坚挺了快一年的CA72-4,竟然大幅度下降了,几乎快接近正常范围!
老陈心里咯噔一下,他多留了个心眼,仔细询问了王先生最近有什么不一样。王先生想了想说,没啥啊,就前几天嘴里长了个大溃疡,挺疼的,还发了几天烧,现在烧退了,溃疡还没好利索。
“口腔溃疡?”老陈琢磨着,让他去口腔科看看。口腔科大夫一检查,那就是个普通的阿弗他溃疡,因为发炎比较厉害,周围红肿得厉害。
事情到这,似乎还是个巧合。直到王先生走后,老陈自己泡在文献库里翻了一下午,然后一脸“原来如此”地找到我们。
他指着几篇挺冷门的国外病例报道说:“瞧见没,不是人疯了,是咱们学艺不精。”
那几篇文章里提到,极其罕见的,严重的口腔黏膜炎症(比如那个巨大且感染了的溃疡),可能会导致CA72-4指标一过性急剧升高,甚至高到模拟晚期恶性肿瘤的水平!原理大概是某些炎症因子刺激了上皮细胞,产生了交叉反应。
王先生那次发烧,正是溃疡最严重、炎症最凶猛的时候。等他烧退了,炎症消了,指标自然就下来了。
后来追踪随访,王先生屁事没有,那个指标也彻底恢复正常。据说他后来逢人就说我们医院水平高,开始查不出病,最后查出一个口腔溃疡……
老陈后来常拿这个案例教育我们:“别太迷信机器发出的每一个数字。它只是一个信号,告诉你身体里可能发生了某件事。但这件事是怪兽上岸,还是只是池塘里打了个水漂,得靠人自己去分辨。”
“咱们这工作,有时候真得像刑警破案,证据诡异没关系,但不能放弃寻找那个最不可能的合理解释。”
听完这个故事,我再看到那些异常的报告单,后背总会没来由地泛起一阵凉意,又夹杂着一丝对未知的好奇。这医院的白墙之下,不知道还藏着多少类似这样,被离奇指标暂时掩盖的生活真相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