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你听说了吗?市二院检验科那事儿……挺瘆人的。就上周,我值夜班那会儿碰上的。

那天凌晨两点多,急诊送上来一批加急样本。困得眼皮打架,我还是强打精神把血样一个个塞进生化分析仪。机器嗡嗡响着,指示灯一闪一闪,走廊外头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。

轮到最后一个样本了,是个五十多岁大叔的血脂四项。结果一出来,我眼皮就跳了一下——总胆固醇9.8,低密度脂蛋白6.5,这高得离谱啊,按理说这数值的人血管早就堵得差不多了。可病历上明明白白写着“患者无不适,常规体检”。

我皱了皱眉,习惯性地点了复检。清洗针头,重新吸样,机器再次轰鸣。几分钟后,结果跳出来——这次更夸张,甘油三酯直接爆表,显示“>20mmol/L”。

“破机器又犯毛病了?”我嘀咕着,干脆走了手工操作。离心时特意多转了几分钟,确保血清清亮。可奇怪的是,那管血离心后,上层的血清居然透着极淡的粉红色,像被极细微的血细胞污染了似的,可离心参数明明没错啊。

较劲似的,我重新取了管血——这次眼睁睁盯着离心机。结果出来后,后背唰地就凉了:血脂三项全部正常,唯独低密度脂蛋白还是6.5,一个数字都不带差的。

邪门了真是。我抬头看了眼挂钟,三点整。

就在我盯着报告发愣的当口,头顶的灯管猛地闪了几下,发出电流的滋滋声。几乎同时,生化仪屏幕上的患者姓名栏,那个“赵志强”的名字,突兀地模糊了一瞬,像信号不良的旧电视。

我心里毛得厉害,顺手点开了患者基本信息。跳出来的界面让我手指一僵——登记年龄55岁,可入院日期赫然是三十年前!系统bug?我下意识地滑动鼠标,在备注栏最底下,看到一行极小、仿佛被刻意隐藏的灰色小字:“92年10月18日,急诊入院,疑似高脂血症致急性胰腺炎,抢救无效死亡。”

冷气瞬间从脚底板冲到天灵盖。我猛地回头,空旷的检验科只有仪器规律的运行声,那些阴影角落却仿佛藏着什么东西。

硬着头子,我颤抖着手再次做了个手工复查。滴加试剂时,我好像隐约闻到一股极淡的、混合着消毒水和某种难以形容的油脂腐败的酸味。

结果出来了。报告单上,所有数值栏一片刺眼的红色“ERROR”,打印墨粉有些晕染,唯独在空白处,墨针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蹭过,留下几道暗红色的、油腻的指印痕迹,清晰地摁在纸上。

我啪地一下关掉了屏幕,心脏咚咚直跳。那管血我没敢再留,严格按照处理流程扔进了生物污染箱。

第二天一早,我憋不住偷偷问了科室最老的主任。他听完沉默了很久,才压低声音说:“以后夜班碰到血脂异常复检的,尤其是名字陌生的,多留个心眼……特别是那种离心后血清带点粉红色的。”

随机图片

他叹了口气,没再往下说。但我好像明白了点什么。

有些东西,或许就是借着仪器和数据,拼命地想告诉你一些被遗忘的事。反正后来每次做夜班,看到血脂样本,我后颈窝都凉飕飕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