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天的日头把空气烤得发黏,市中心医院老院区的后院里,化粪池散发出的酸腐味混着消毒水的残留,让老张的眉头拧成了疙瘩。他戴着手套,拿着长柄铁钩,一下下扒拉着池底的淤泥,汗水顺着安全帽的带子往下淌,在满是污渍的工装上洇出深色的印子。“师傅,这老池子真邪门,啥玩意儿都有。”徒弟小王捏着鼻子,递过来一瓶藿香正气水,“前儿捞出个搪瓷缸子,上面还有红十字呢。”
老张没搭话,铁钩碰到个硬邦邦的东西,不像石头。他弯下腰,戴着手套的手伸进浑浊的污水里,指尖触到一片冰凉的金属。拽出来一看,是个刀片——手术刀片,窄窄的刃口还带着点锈,刀柄处缠着的蓝色消毒纸残片已经泡得发白,却依稀能看出当年的包装痕迹。“嘿,这玩意儿……”老张愣住了,他在医院清淤十几年,捡过针头、玻璃片,却从没摸到过完整的手术刀片,还是带着包装残迹的。
他把刀片用塑料袋包好,交给了后勤科的王主任。王主任推了推眼镜,对着光看了看:“11号刀片,老式的包装,现在医院用的都是塑封独立包装了。这得有些年头了。”他想了想,翻出医院的退休职工名册,拨通了一个号码:“李老师吗?我是后勤小王啊……对,有件事想请教您,我们清淤时发现个老手术刀片,您能不能来看看?”
半小时后,头发花白的李建国医生拄着拐杖来了。他是医院的老外科主任,退休快二十年了。看到王主任递来的刀片,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,手指颤抖着接过:“11号……蓝纸包装……”他喃喃自语,眼神飘向窗外那栋爬满爬山虎的红砖楼,“1978年,那年夏天也这么热。”
李医生的声音低了下去,像是在回忆一段尘封的往事:“那天夜里,急诊送来个难产的产妇,大出血,情况危急。我主刀,器械护士是刚从卫校分来的小周,姑娘手生,又紧张。手术做了四个小时,总算把大人孩子都保住了。可缝合前清点器械时,小周突然哭了,说少了一把11号刀片。”
“我们翻遍了手术台、地板,甚至把纱布都拆了检查,就是找不到。那时候条件差,手术室的下水道是老式的,瓷砖缝大,我当时心里一沉,怕是……掉进去了。”李医生叹了口气,“产妇家属是个老实工人,知道我们尽力了,没追究。但小周吓坏了,第二天就申请调去了供应室,后来早早办了退休,听说总觉得心里有愧。我也记了一辈子,总想着那刀片是不是真的掉进了下水道,会不会……伤人。”
老张在旁边听得入了神,他没想到,自己一钩子下去,捞出的不仅是个刀片,更是一段跨越四十年的医护心事。王主任感慨道:“现在医院的感控和器械管理严格多了,这种事不会再发生了。”李医生摩挲着刀片上的锈迹,像是在抚摸一段沉甸甸的历史:“是啊,时代变了,可这小小的刀片,倒成了个见证。见证了那时候的艰难,也见证了人心的温度。”

临走时,李医生把刀片交给了医院的院史馆,说要给年轻医生们看看,记住过去的教训,也记住那份对生命的敬畏。老张和小王推着清淤车往回走,阳光依旧毒辣,但老张觉得,这满身的污泥和汗味里,好像也掺了点不一样的东西——那些被时光掩埋的故事,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重新浮出水面,给人带来震撼和温暖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