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立医院检验科的灯,总是比住院部的更亮些。凌晨三点,张岚揉了揉酸涩的眼睛,盯着屏幕上跳跃的质谱峰图,指尖无意识地叩击着桌面。这是第几天了?为了这个叫林小雨的七岁女孩,整个团队的神经都绷成了弓弦。

小雨的血样像个谜。持续低烧伴皮疹,抗生素用了一轮又一轮,指标却像雾里看花——白细胞不高,CRP勉强及格,唯有免疫球蛋白IgG悄悄爬高,像条不合群的小鱼。常规检测早已穷尽,张岚咬着牙,把最后一丝希望寄托在新引进的高分辨质谱仪上。

“峰型太怪了……”年轻的检验师小周推了推眼镜,声音发颤,“比对了所有已知的蛋白质数据库,这个分子量32kD的蛋白,序列完全是空白的。”

随机图片

屏幕上,那个突兀的峰值像颗黑星,在熟悉的蛋白图谱里格格不入。张岚凑近,放大局部,氨基酸序列的碎片在眼前闪烁,既不像已知的病原体抗原,也不似人体正常表达的蛋白。“像是……某种嵌合的结构?”她喃喃自语,心脏突然漏跳一拍。

第二天,张岚抱着装着冻干样本的保温箱,敲开了市生物研究所的门。李教授的白大褂上还沾着电泳胶的痕迹,接过样本时,镜片后的眼睛瞬间亮了:“未知蛋白?老张,你可真给我出了个难题。”

实验室的离心机嗡嗡作响,质谱数据与基因测序同步推进。三天后,李教授的电话像惊雷炸响:“序列比对上了!和一种百年前在格陵兰岛因纽特人样本里发现的古蛋白有87%同源性,但功能域完全重构了——它在模拟人体的热休克蛋白,却带着强抗原性!”

张岚的脑海里瞬间闪过小雨父亲的话:“我们老家在东北边境,奶奶小时候也总‘出疹子发烧’,活了八十多……”她猛地抓起电话:“查!查林小雨的家族迁徙史!”

真相像剥洋葱般浮现。小雨的曾祖母是闯关东的鄂伦春族后裔,携带的古老基因突变,在现代环境下悄然激活,编码出这种“伪装”的蛋白——它刺激免疫系统,却又躲避免疫清除,制造了这场绵延四代的低烧谜案。

当定制的靶向药物注入小雨静脉,那个困扰了检验科无数个日夜的未知蛋白峰,终于在质谱图上淡去。张岚站在窗前,看着楼下康复的小雨牵着妈妈的手跑过,阳光把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。她知道,医学的征途上,永远有新的谜题等待被质谱仪的光束照亮,但每一次未知的破解,都是生命馈赠的答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