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夜,市一院急诊楼的灯火比往常更亮几分。检验科的李姐揉了揉发酸的眼睛,盯着眼前的渗透压仪——这台精密仪器正吞吐着一份来自急诊抢救室的血浆样本,病人是个叫小张的23岁小伙子,昏迷送进来的,各项常规检查都像蒙了层雾,找不到明确的病因。

“滴…滴…”渗透压仪的提示音单调地响着,屏幕上的数字却像脱缰的野马,猛地从285mOsm/kg(正常范围280-320,但骤变意味着异常)窜到了322,紧接着又颤巍巍地跳到330,然后停住了。李姐心里咯噔一下,职业本能让她立刻按住了“复查”键。仪器重新开始工作,她却觉得手心沁出了汗——渗透压的骤变,往往和体内溶质的“暴动”有关,要么是脱水太凶,要么是血糖、电解质疯了似的往上飙。

“王医生!”李姐抓起内线电话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,“3床小张的渗透压数值不对,刚才测第一次是330,我再查一遍,你们那边有没有新的症状?”

抢救室里,王医生刚给小张量完血压,听筒里李姐的话让他眉头锁得更紧。小张的呼吸又深又快,皮肤干得像砂纸,家属哭着说他“最近总渴,喝多少水都不管用,还老说累”。王医生心里闪过一个念头,却不敢妄下结论,只对护士喊:“快,再抽一管血,查血糖、酮体、电解质!”

渗透压仪的第二次检测结束,屏幕上的数字定格在328,比第一次略降,但依旧远超预警值。李姐拿着报告单,一路小跑冲进抢救室,白大褂的下摆都被带起的风掀动。“王哥,仪器没问题,样本也重新取了,数值确实高。结合他的症状,会不会是…高渗性昏迷?”

王医生接过报告单,扫了一眼,又看向心电监护仪上小张那条虚弱的生命曲线,沉声道:“血糖!等血糖结果!”话音刚落,检验科的加急报告就传了过来——血糖:36.8mmol/L(正常空腹3.9-6.1),酮体弱阳性,钠155mmol/L(正常135-145)。

随机图片

“是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!”王医生猛地一拍大腿,语气里带着庆幸和果断,“脱水太严重,渗透压飙高,脑细胞都被‘腌’着了!快,生理盐水快速补液,上胰岛素,纠正电解质!”

抢救室里瞬间忙成一团。补液泵的嗡鸣、监护仪的警报、医生的指令交织在一起。李姐站在角落,看着小张的渗透压数值随着补液一点点回落——320,315,300…当数值稳定在290时,小张的眼皮动了动,喉咙里发出一声微弱的呻吟。

家属扑到床边,哭声里终于有了喜悦的调子。王医生擦了擦额角的汗,走到李姐身边,拍了拍她的肩膀:“谢了,李姐。这数值骤变,跟警铃似的,救了人。”

李姐笑着摇摇头,目光又落回那台渗透压仪上,仪器屏幕暗了一瞬,又亮起待机的蓝光,像一个沉默却忠诚的卫士。雨夜还没停,但急诊室里,因为这台仪器捕捉到的“骤变”,一场生命的危机,正被悄然化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