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夏的风裹挟着槐花的甜香,张岚却只觉私处的瘙痒如芒在背——白带稠得像化不开的酸奶,还带着股奇怪的腥气。她咬着唇把自己塞进市一院妇科门诊的长队里,手心沁出的汗洇湿了挂号单。

诊室里,李医生的白大褂泛着洁净的柔光,消毒水味里混着淡淡的草药香。“最近熬夜多吗?”医生的声音温和得像春日溪水,“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菌群紊乱。先做个白带分析,我们科新换的分析仪很灵敏。”张岚捏着条码单,脚步虚浮地走向检验科,心里像揣了只扑腾的麻雀。

检验科的窗口后,护士接过标本管,细长的针头将白带样本注入分析仪的检测槽。仪器“嗡”地低鸣一声,屏幕上的蓝色光标飞快跳动,像在破译身体的秘密。张岚盯着那台银灰色的仪器,它的探头在样本里无声穿梭,仿佛在微观世界里追捕“捣蛋菌”。不过三分钟,打印机“咔嗒”吐出报告单,护士扫了眼,抬眸时眉头微蹙:“真菌孢子计数超标,属于异常增殖,得找妇科医生看。”

“真菌……增殖?”张岚的声音发颤,脑子里瞬间闪过“绝症”的荒谬念头。她攥着报告单往回走,纸张边缘被捏得发皱,仿佛那几个字正顺着指尖钻进心脏。

回到诊室,李医生指着报告单上的红色箭头:“看,这就是元凶——假丝酵母菌过度繁殖。”他推了推眼镜,镜片后的目光笃定,“白带分析仪能把真菌、细菌的数量、形态都‘拍’得清清楚楚,你的情况是典型的霉菌性阴道炎,和最近压力大、菌群失调有关。”医生的笔尖在处方单上顿了顿,“别自己吓自己,规范用药,菌群很快能‘重新站队’。”

接下来的两周,张岚每晚对着镜子上药。药栓的清凉感漫开时,她总想起那台分析仪的蓝光——它像个冷静的判官,在她混沌的身体信号里,精准揪出了“叛乱”的真菌。有天深夜痒意袭来,她摸出手机查“真菌增殖”,越看越怕,直到想起李医生说的“仪器不会说谎”,才勉强压下恐慌。

复查那天,分析仪再次启动。这次的报告单递到手里时,张岚的指尖都在抖——真菌数值乖乖落回参考区间,那些代表异常的红色箭头消失了。李医生把报告单递给她时,眼镜后的笑眼弯起来:“仪器说你康复了,身体的‘小战场’太平了。”

随机图片

走出医院,晚风吹散了消毒水味。张岚望着街上车水马龙,忽然觉得那台白带分析仪像个沉默的守护者。它没有温度,却用冰冷的探头和闪烁的蓝光,在她看不见的地方,为身体的健康筑起了一道精准的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