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市一院供应室,消毒水的味道混着机器运转的嗡鸣,像一首略显单调的晨曲。我——张岚,刚入职半年的供应室护士,正蹲在分拣台旁,把刚从自动洗瓶机里送出来的玻璃器皿按规格归类。这批是昨天急诊手术用的标本瓶和输液瓶,本该被洗得通透发亮,连一点指纹都不该留。
指尖碰到一个500ml的葡萄糖瓶,触感有点不对劲。抬起来细看,玻璃瓶内壁靠近瓶口的地方,一道暗红的痕迹蜿蜒着,像干涸的小蛇。我心里“咯噔”一下,凑近了,借着顶灯的光,那分明是没洗净的血渍!边缘还有点发褐的凝固感,像是……像是哪里没冲干净的血迹。
我心脏狂跳,赶紧翻检旁边的瓶子。一个、两个……天,至少三个标本瓶的内壁,都有类似的暗红斑点!自动洗瓶机是上个月刚换的进口货,说明书里拍着胸脯保证“生物负荷去除率99.9%”,怎么会这样?

“李姐!”我几乎是喊出来的,声音都变了调。正在核对器械的李梅姐转过身,她是供应室的老资格,眼神立刻凝在我手里的瓶子上。“这……”她接过瓶子,对着光仔细看,眉头越皱越紧,“不对啊,昨天急诊的那个脾破裂病人,大出血,这些瓶子是不是装过他的标本?”
我脑子飞速转着,昨天那个患者,失血快2000ml,抢救时用了不少玻璃瓶。李姐的脸色沉下来:“快,把这批所有瓶子都挑出来!”我们俩手忙脚乱地分拣,越来越多带血渍的瓶子被找出来,有的血渍藏在瓶底,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。
护士长闻讯赶来,脸都白了。“马上停止使用这批器皿,通知设备科!”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。设备科的工程师很快到了,拆开洗瓶机的过滤系统,里面果然堵着一团缠在一起的脱脂棉和……一小片破损的橡胶管?“哦,这里堵了,水流循环不畅,清洗液的压力不够,所以顽固的血渍没被冲掉。”工程师擦着汗解释,“而且你们看,清洗程序的时间参数,被改成了快速模式,谁改的?”
后来查出来,是夜班的小吴为了赶时间,擅自调了程序,又没检查滤网。医院紧急启动应急预案,所有可疑器皿重新手工清洗、高温灭菌,洗瓶机彻底检修。
那天晚上,我躺在床上,脑子里全是那些暗红的血渍。再先进的机器,也需要人的眼睛去盯、去守。要是我们当时疏忽了,这些带血的瓶子被送去病房,或者检验科……后果我不敢想。
从那以后,供应室多了条铁律:自动清洗后的器械、器皿,必须双人双查,任何一点可疑痕迹,都要重新处理。那道凝固的血渍,成了刻在我心里的警示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