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午三点,灭菌室的警报声像根细针,猝不及防地扎进我紧绷的神经里。我叫李建国,在市一院器械科摸爬滚打了快二十年,从老式高压蒸汽灭菌器到如今的低温等离子灭菌器,闭眼都能背出参数。可今天,那台崭新的等离子灭菌器屏幕上,明晃晃的“灭菌失败”四个红字,像在无声地嘲笑着我的经验。
骨科的王主任正等那套进口关节镜器械——十岁的小患者骨折错位,血管受压,必须急诊复位。这套器械娇气,高温高压会让镜头雾化,只能靠等离子灭菌。新来的实习生小张脸白得像张纸,手指着操作记录颤声辩解:“李师傅,我、我全按流程来的……装盒、抽真空、通过氧化氢……”他的声音里带着哭腔,额角的汗珠滚进了护目镜。
我深吸一口气,拉开灭菌器的舱门。一股淡淡的过氧化氢味飘出来,器械盒堆叠得像座摇摇欲坠的小山,最底层的器械盒卡扣没完全弹开,一把咬骨钳的轴节紧紧合着——等离子灭菌靠的是活性物质渗透,这么装,灭菌剂根本到不了死角!更糟的是,真空泵的压力表指针死死卡在0.08MPa,而正常灭菌需要0.095MPa以上的真空度。我摸了摸真空泵外壳,烫得吓人。
“小张,你装盒时没检查间隙?还有,上周设备科说密封圈该换,你没上报?”我的声音不自觉地拔高。小张嘴唇哆嗦着:“我、我看上次维护后还能用,就没……”
护士长的电话像催命符一样炸响:“李师傅!手术室催疯了!孩子的血管快压不住了!”我对着听筒吼回去:“知道了!马上!”挂了电话,我脑门的汗顺着皱纹往下淌。重新灭菌?真空泵密封圈老化,真空度上不去,再灭菌也是徒劳。换高压蒸汽?这套器械价值二十万,雾化了谁担责?从兄弟医院借?时间根本来不及!
我突然想起库房角落里躺着个备用密封圈,是上次厂家售后留下的。“小张!快去库房拿真空泵密封圈!我来重新装器械!”我把器械盒一个个拆开,按规范留出两指宽的间隙,所有轴节全部打开,像搭积木般摆得疏朗。小张喘着粗气跑回来,手里攥着密封圈,指节都发白了。我们俩手忙脚乱地拆泵、换圈,我的老花镜滑到鼻尖,汗水糊住了视线,只凭手感拧螺丝。
重新启动灭菌程序,屏幕上的数字开始跳动:真空度0.096MPa,达标了!过氧化氢浓度稳定在6mg/L,灭菌倒计时开始。我死死盯着屏幕,心脏像被一只手攥住。手术室那边又来电话,我只能哑着嗓子说:“再等十分钟,一定行!”

终于,“灭菌完成”的绿色字样亮起时,我和小张几乎是抱着器械盒往手术室狂奔。王主任接过器械时,手套上的汗水都蹭到了器械盒上。后来手术很成功,孩子的腿保住了。但我回到器械科,立刻写了份长达三页的报告,把真空泵老化、操作规范的漏洞一一捅了上去。
医院终于批了经费,给灭菌器做了全面维护,还把操作考核加到了绩效考核里。可那天的警报声,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——灭菌失败的裂痕,差一点就会在无影灯下酿成大祸。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