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的神经内科监护室,只有仪器的滴答声和窗外偶尔掠过的救护车鸣笛,像潮水退去后的细响。12床的小雨睡着了,脑电监护仪的屏幕上,原本平缓的α波正随着她的呼吸轻轻起伏,像春日湖面的涟漪。妈妈陈女士坐在床边,攥着女儿微凉的手,眼皮沉重却不敢阖上——这半年来,每一次癫痫发作都像悬在头顶的剑,而脑电监护是唯一能提前预警的眼睛。
突然,“嘀嘀——”监护仪的警报声尖锐地撕裂了寂静!屏幕上的波形瞬间炸开了锅:原本柔和的曲线猛地拔高,变成一道道狰狞的锯齿,紧接着,成簇的尖峰如失控的麦浪般疯狂涌动,频率越来越快,振幅越来越高——这是典型的癫痫波暴发!
“不好!癫痫波暴发!”值班的李医生几乎是从办公室的转椅上弹起来,白大褂的下摆带起一阵风。张护士也像离弦的箭,推着抢救车冲进病房。陈女士的心脏瞬间被攥紧,她下意识地想去抱女儿,却被李医生拦住:“别碰她,保持呼吸道通畅!”
小雨的眼皮开始快速颤动,嘴角不受控制地抽动,很快,整个身体都紧绷起来,肢体开始有节律地抽搐,眼球向上翻着,喉咙里发出窒息般的“嗬嗬”声。李医生迅速评估:“强直-阵挛发作,快!地西泮10mg静推!”张护士动作麻利地接上注射器,透明的药液顺着留置针快速推入。李医生的目光死死盯着监护仪,那些疯狂的尖峰在药物作用下,峰值开始缓慢回落,却仍像受惊的野兽般不安分地扭动。“调整脑电参数,密切监测血氧和心率!”他一边下达指令,一边用手电筒照小雨的瞳孔,“双侧等大等圆,对光反射存在,继续观察!”
陈女士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,冷汗浸湿了后背。她想起半年前第一次发作,小雨在课堂上突然倒地,全身抽搐,事后医生说,若不是及时做了脑电监测,很难捕捉到那转瞬即逝的异常放电。这次住院,就是为了通过24小时脑电监护,找到癫痫灶的位置。可这突如其来的暴发,还是让她心脏骤停般恐慌。
时间仿佛被拉长,每一秒都浸着汗水。大约五分钟后,监护仪上的波形终于渐渐平息,那些狂暴的尖峰化作温顺的曲线,虽仍有些许波动,却已回归到接近正常的节律。小雨的抽搐停止了,呼吸慢慢平稳,眼皮无力地垂下,脸色也从青紫恢复了些许血色。李医生松了口气,擦了擦额角的汗:“暂时稳住了,继续观察,有情况随时叫我。”张护士给小雨调整了体位,盖好被子,又贴心地给陈女士倒了杯温水:“别太紧张,这种暴发在监测中不算罕见,及时处理就好。”
陈女士接过水杯,指尖的颤抖慢慢平复。看着女儿安静的睡颜,又瞥了一眼监护仪上平稳的波形,她忽然觉得,这冰冷的仪器和忙碌的医护,就是黑暗里的光。或许癫痫的阴影仍在,但有了这双“电子眼”和这群守护者,希望就像监护仪上重新舒展的波形,正一点点蔓延开来。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