凌晨三点的急诊抢救室,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绝望。监护仪“滴滴”的节律声,像一把钝刀,反复切割着在场每个人的神经。
“120刚送的,服毒,家属说不清具体毒物,生命体征极弱,血氧饱和度68%,血压测不到。”护士小李的声音带着颤抖,却努力保持镇定——她刚把气管插管的女孩连上呼吸机,对方脸色青灰、嘴唇紫绀,像一朵被狂风摧折的花。
张主任,急诊的“定海神针”,此刻眉头紧锁,听诊器还挂在脖子上,手指飞快按压女孩的桡动脉,试图捕捉那微弱的搏动。“先扩容,多巴胺泵注!血气呢?送了没?”
“刚出结果!”小李几乎是跑着过来的,手里的报告单被汗水浸得发皱。她把单子递到张主任眼前,声音里的恐慌藏不住:“张主任,pH……7.0,乳酸18,BE-20,氧分压只有55!”
“7.0?!”张主任的瞳孔猛地一缩,像被针扎了一下。从业二十多年,他见过无数危重患者,但pH7.0的血气报告,每一次都像重锤砸在心上——这意味着患者血液酸性极强,细胞代谢几近停滞,心脏随时可能因“酸血症”骤停。正常血液pH值是7.35-7.45,每下降0.1,都是生死线的逼近。
“碳酸氢钠!5%的,125ml快速静推!呼吸机调为纯氧,PEEP调到8!”张主任的声音陡然拔高,却异常清晰,“小李,再抽一管血气,十分钟后复查!老王,建立第二条通路,补液用平衡液,速度200ml/h!”
抢救室瞬间炸开了锅,却又井然有序。输液泵嗡鸣、呼吸机呼啸、护士们的指令声交织在一起。女孩的母亲被拦在门外,哭声穿透厚重的门:“医生!求求你!救救我女儿!她才二十岁啊……”

张主任的目光扫过监护仪上微弱的心率曲线,又落在女孩毫无血色的脸上。他知道,pH7.0的“酸性沼泽”里,每一秒都在吞噬生命。碳酸氢钠是“碱性弹药”,但用量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碱中毒。他紧盯着输液泵流速,大脑飞速计算:患者体重50kg,按公式,所需碱量……
十分钟后,复查的血气结果出来了。小李的声音带着惊喜,却依旧紧绷:“张主任,pH……7.15了!乳酸降到15,BE-15!”
“好!”张主任的肩膀微微放松,却没敢喘大气,“继续纠酸,碳酸氢钠减半量维持泵注。呼吸机参数再调,争取氧分压上90!”
又过了半小时,天边泛起鱼肚白。女孩的心率稳定在100次/分,血压回升到85/50,监护仪上的曲线终于有了生气。母亲的哭声低了下去,变成压抑的啜泣,她死死抓着门框,望着里面的“救命恩人”,眼神里是劫后余生的茫然和感激。
张主任走出抢救室,摘下口罩,脸上的压痕清晰可见。他拍了拍小李的肩膀:“这个pH7.0,能拉回来,不容易。接下来看脏器功能恢复,得盯着。”
阳光透过急诊室的窗户,洒在地面的消毒水痕迹上,折射出细碎的光。张主任望着窗外,心里清楚:这场和“7.0”的战争,只是暂时赢了第一回合。但只要生命的火苗还在,他们就会一直守下去,直到把患者从酸性的深渊里,彻底拉回那片属于生的、中性的温暖天地。
发表评论